首页 > 正文
心灵百科

不要“踢猫”

发布时间:2022-06-30  点击:

炎炎夏日之下,所有的事物似乎都裹上了一层焦躁的气息,人自然也无法避免。在焦躁之中,人通常难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且对事物的敏感度也会增加,会陷入“易怒”的状态。

但要了解,生气可不仅仅是伤自己的身,有时还会伤害到身边的人。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怒气传播之——“踢猫效应”


/释义/

踢猫效应是指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那一个元素,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其本质是一种心理疾病的传染。

一般而言,人的情绪会受到环境以及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当一个人的情绪变坏时,潜意识会驱使他选择下属或无法还击的弱者发泄。受到上司或者强者情绪攻击的人又会去寻找自己的出气筒。这样就会形成一条清晰的愤怒传递链条,最终的承受者,即“猫”,是最弱小的群体,也是受气最多的群体,因为也许会有多个渠道的怒气传递到他这里来。

现代社会中,工作与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紧张很容易导致人们情绪的不稳定,一点不如意就会使自己烦恼、愤怒起来,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这种消极因素带给自己的负面影响,就会身不由己地加入到“踢猫”的队伍当中——被别人“踢”和去“踢”别人。


/启示/

在现实的生活里,许多人在接受或者产生负面情绪后,很少主动与自己达成和解,以情绪管理的方式消除负面情绪带来的影响。而大多人会下意识地寻找情绪宣泄口,总想找人发泄心中的怨气。于此产生了“踢猫效应”,这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容易激发更大的矛盾。

生活中,每个人都是“踢猫效应”长长链条上的一个环节,遇到低自己一等地位的人,都有将愤怒转移出去的倾向。当一个人沉溺于负面或不快乐的事情时,就会同时接收到负面和不快乐的事。当他把怒气转移给别人时,就是把焦点放在不如意的事情上,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好心情也一样,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将自己的好心情延续下去呢?

古人云:克己、复礼。克己,就是遇事从容,能理智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与人为善,给周边疲倦的心灵的慰藉与鼓励。

有位高僧在外出云游前,把自己酷爱的种了满院子的兰花交与弟子,并嘱咐悉心昭料,谁知一天晚上弟子忘了将兰花搬回室内,恰巧风雨大作,原木开得正艳的兰花被打得十零八落,弟子怎态不安等待着师博的责骂。僧人云游回来,得知缘由,只是淡淡说了一句:“我不是为了生气才种兰花的。”弟子从中得到启发,幡然大悟。

的确,在竞争白热化的今天,时时保持豁达的姿态,这很具挑战性。然而,在压力下还能保持风度,就意味着对自己心理弱点的克服,意味着人格魅力的提升。




上一条:如何让幸福来敲门 下一条:酝酿效应:多给大脑一些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