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外来词的语言文化特征

发布时间: 2008-03-24

——由“血拼”“黑客”“粉丝”想到的

 

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国和国际社会的进一步接轨, 使代表世界高新科技及异域风情的外来词如潮水般涌进我们的生活。媒体敏锐地捕捉并反映着这些变化,成为展示这类新词新语的重要平台和传播这类新词新语的快捷通道。进入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补充合作, 使新词的创造出现了一个新特点, 那就是创造者的平民化和传播的直接性、广泛性。谁都可以创造并传播新词, 只要新鲜、有创意, 就可以被接受、被传播。

“血拼”、“黑客”、“粉丝”以及“秀”、“发烧友”、“迷你”、“酷”等外来词, 不仅极富汉语文化特色, 而且幽默、形象, 它们以其鲜明的有个性的创意、既新又异的特色, 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中活跃异常。

“血拼”是最近媒体出现频率较高的词, 表示的意思是浴血拼杀, 竞技、比赛中刀光剑影的比拼, 市场竞争中的价格战你死我活的拼争, 与下面两例中的“血拼”的意思完全不同。

( 1) 各商场的宣传力度非常大, 有的商场更是将特定的优惠活动专门放在跨年时段。因此, 不少白领都“铆足了劲”, 就等着参与一年一度的疯狂“血拼”活动。( 《新闻晨报》 2007 1 2 )

( 2) 元旦和即将到来的春节掀起了一拨又一拨消费热潮, 既乐坏了商家, 也让疯狂刷卡购物的“血拼族”不断壮大。( 《市场报》 2007 1 5 25)

这里的“血拼”是英语“shopping”的音译, 购物的意思。但“血拼”不是一般的购物, 它是对疯狂购物、抢购、有发泄倾向的购物形象的描写。这里面包含了购物数量多、时间长、购物无目的等。你如果见过在降价促销商场、品牌折扣店、机场免税区的购物情景的话, 就会感觉用“血拼”这个词再准确不过了。这样的外来词既符合音译原则, 又与汉语语素“血+ 拼”的义项吻合, 还与中国人对“血拼”这个词的认知相同, 既生动又形象。

“黑客”这个名词在媒体火爆起来, 是由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普及。它是英语“hacker”的音译词, 意思是: 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对信息系统中的存储、传输的信息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 或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破坏程序, 以及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窃取他人或单位机密的计算机操作者。请注意, 故意、破坏、诈骗、窃取等词语, 与汉语中“黑”的秘密、非法、坏、狠毒义项是相吻合的, 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黑”的认知相同。所以“hack”被译为“黑”是很巧妙的, 既与“黑”同音, 符合音译原则, 又与“黑”同义, 符合意译原则。再加上汉语词缀“客”, 就创造了这个虚拟世界的邪恶、阴险的江洋大盗—— 黑客。

“粉丝”是“fans”音译而来的, 是痴迷、狂热爱好者的意思。2005年夏遭遇了“超级女声”, 于是“粉丝”在媒体娱乐栏目广泛流行, 迅速成为时尚。因具有“丝”的“纠结、缠绵、思念”之意, 翻译成粉丝, 与日常生活中的最普通不过的粉丝一样, 平实质朴顺手拈来。它符合了现代摒弃经典、随意而作的思潮, 跟“超级女声”打造平民偶像的总体风格相一致。

“血拼”、“黑客”、“粉丝”等外来词经过这样的再创造, 一方面具有了中国文化的色彩, 符合中国人心理和认知, 另一方面又具有幽默、含蓄、形象、生动的特点, 还特别突出了新和异的特色, 在媒体上一出现, 就立刻受到广大受众的喜爱, 特别是喜欢追新求异的青年们的青睐。从这些词中可看出, 中国人很擅长在本族语言中, 按音译词的语音寻找相适应的汉语语素, 充分利用汉字音义兼顾的特点, 构成具有中国文化特点的新词。这样的外来词, 从音译的角度看, 词语的语音与音译词是基本一致的, 从意译的角度看, 选用的词根或者词缀跟这个外来词语的意思具有一定的联系, 但是又不是纯粹的意译。它实际上是追求音译词兼顾意译的结果, 是对音译的意化, 依音赋义, 从而实现表义系统的汉字和被翻译的语言信息对接。这种翻译是十分巧妙的,充分反映了译者的聪明、智慧和对汉语文化的深刻理解。

这种充分利用汉字音义兼顾特点的翻译方法, 使外来词有了纯汉语的特色, 其实是汉语吸收外来词常用的方法, 也是词汇发展扩大的基本方法。当一个外来词进入汉语以后, 其涵义会随社会发展不断泛化,远远超出原来词所涵盖的义项, 所以必定会产生出大批相应的新词去适应它。创造新词的方法很多, 原词义项扩大化、旧词新用、短语缩减, 或者是用比喻、借代、仿词等修辞法等, 也可以由这个词为词根, 和相应的词根结合, 产生出一个词群。

“粉丝”这个词从超级女声的PK中诞生以来, 由“粉丝”组合而成的新词层出不穷。例如: 粉丝团、粉丝网、粉丝基地、粉丝家园、粉丝时代、粉丝论坛、粉丝结构、粉丝俱乐部、粉丝大本营⋯⋯以上是以“粉丝×”模式组成的词群。随着“粉丝”族痴迷程度的不断加深, 分化出了不同程度的“粉丝”: 胡萝卜丝、虾米丝、土豆丝、铜丝、铁丝、钢丝⋯⋯形成“×丝”词语群。“×”具有比喻意义, “铁丝”比“粉丝”更结实, “钢丝”自然比“铁丝”还要硬, 痴迷的程度更深一层。“铁丝”是铁杆粉丝的意思, 经过简缩,铁和丝结合在一起, 成为“铁丝”。由“粉丝”产生的变体还有: 玉米( 李宇春的迷) 、盒饭( 何洁的fans) 、粉笔( 周笔畅的粉丝) 等。

“大多数新产生的词语, 都有一个现成的框架、背景。这个框架就像造词的模子一样, 能批量地产生新词语, 并使其所产生的新词语形成语族。”仔细研究“粉丝”族词语的产生, “粉丝×”和“×丝”是两个构成新词的词模, “粉丝”的“丝”是模标, “×”是模槽, 在模槽中自由地填上相应的语素, 就会产生出与之有联系的新词。例如“×秀”: 服装秀、模仿秀、脱口秀; “×客”: 黑客、红客、灰客。

新的外来词以及由这些词派生出来的新词群, 充满了智慧和想像力。通过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互补传播, 富有魅力的新词语就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地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 极大满足了新词语的创造和使用者的要求, 尤其是新词语的使用适合青年人的要求。新传播媒体和传统媒体为新外来词语提供了滋生和传播的土壤,新词语也在不断地影响着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表达方式。

(本文刊载于《新闻爱好者》2007.7<下半月>)

 

作者简介:常月华,,河南开封人,郑州大学 文学院 教授,主要从事语言学研究。

上一条:废名与六朝文学
下一条:互联网时代的欲望呈现与意识形态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