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通知

汉语言文学专业(古文字学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 2025-07-16

附件1

汉语言文学专业(古文字学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Training Program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Paleography)


专业代码:050101)

一、培养目标

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古文字学方向)拔尖学生培养是以国家“重视古文字等冷门学科研究”政策精神为指导,服务国家文化复兴需求,响应并对接教育部开展的“强基计划”,从本科开始选拔志向远大、有强烈家国情怀和文化使命感、愿意献身于古文字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优秀学生,创新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为传承汉字文明、传播汉字文化、提升汉字素养、研究汉字学术、集聚汉字资源,培养在人文社科基础领域具有发展潜力的创新型古文字学拔尖人才。

培养目标1:品格高尚,扎实掌握汉语言文字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尤其是古文字学的学科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学科史及古文字学的文献知识,拥有自觉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培养目标2:具备敏锐的批判思维,全面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汉字文化。

培养目标3:深入研究古文字学的重要学科,拓展古文字学的研究前沿,为我国文化及文字的传承、发展和创新提供理论支撑。

培养目标4:综合素质过硬、富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中国语言文化的传承者、研究者和推广者。

培养目标5:具有综合能力,能在党政机关、文博单位、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化、宣传、管理、创作、文秘等工作的复合创新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古文字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紧密围绕“新文科”建设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厚人文素养和扎实专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本专业课程体系涵盖了古文字学基础理论、古文字材料选读、古文字专题研究等核心内容,同时结合相关的历史、考古学知识以及现代计算机技术与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打破学科壁垒,推动文史哲融合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通,构建教学与科研深度融合的新模式。

毕业生应具有良好的专业理论修养和业务实践能力。有以下具体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1:扎实的专业知识,系统掌握古文字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熟悉汉字的起源、发展及其演变规律,了解不同时期的古文字材料(如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等)及其相关文化背景。

毕业要求2: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古文字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古文字材料进行识别、释读和研究,具备对出土文献进行整理、校勘和注释的能力,掌握古文字学研究的基本工具和技术,如拓片制作、数字化处理等。

毕业要求3:良好的学术素养,具备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古文字学及相关领域的学术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撰写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论文或研究报告。

毕业要求4:跨学科知识与能力,了解与古文字学相关的其他学科(如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文献学等)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具备跨学科研究的意识和能力,能够从多学科角度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

毕业要求5: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深刻理解古文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具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能够在古文字学研究中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

毕业要求6: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具备较强的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阅读、写作能力,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掌握学术写作的基本规范和技巧。

毕业要求7:信息检索与处理能力,熟练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能够有效利用图书馆、数据库等资源获取相关信息,具备对大量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毕业要求8: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协作完成学术研究或实践项目,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同时能够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想法。

毕业要求9:国际视野与跨文化交流能力,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了解国际古文字学研究的前沿动态,能够阅读和理解外文古文字学文献,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在国际学术平台上展示中国古文字学的研究成果。

毕业要求10:终身学习与自我发展能力,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适应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具备持续发展的潜力。

三、主干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

四、专业主干课程

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古文字字形入门、古文字学概论、甲骨学通论、商周金文通论、战国文字通论、简帛文献学。

五、学制、修业年限、(分流学期及授予学位

本专业学制四年,弹性修业年限3 ~ 6年,前两学期按照中国语言文学大类培养,第三学期开始专业分流,按古文字学拔尖学生培养,符合郑州大学授予学士学位规定,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六、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须修满培养方案中规定课程155学分(其中通识课程54学分,专业课程68学分,个性化课程33学分),方准毕业。

七、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学年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专业考察、科研训练等。

八、学分、学时汇总表

通识

通修

课程

通识

必修

课程

通识

课程群

专业

基础

课程

专业

核心

课程

个性化

课程

其中实践

学分/学时

备注

学期学分

学时

5年制可加行

学分

22

2

——

6

5

——

5


学时

352

32

——

96

80

——

104


学分

14.5



8

5


2


学时

232



128

80


32


学分

12



8

12


1


学时

192



128

192


16


学分

12




3


3


学时

192




56


56


学分

3.5




5


3


学时

56




88


56


学分





4




学时





64




学分

2





33



学时

32





528



学分



——


20


20


学时



——


320


320


合计

学分

41

5

8

22

46

33

34

155

学时

656

80

128

352

880

528

584

2624

占总学分比例

26.45%

3.23%

5.16%

14.19%

29.68%

21.29%

21.94%

100%

占总学时比例

25%

3.05%

4.88%

13.42%

33.54%

20.12%

22.26%

100%

注:1.理论课以16学时计1学分;实验课(含上机)24学时计1学分;集中进行的实习、综合设计等实践环节一般1周记1学分,分散进行的满24学时计1学分,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本专业特点可适当调整学分学时对应比例;体育课32学时计1学分。

2.“核心通识课程”共分为5类课程,由学校统一提供,学生任选。学生应在第2-7学期(五年制为第2-9学期)须修满8个学分。对应学分学时可统一合计在第7学期,

3.“个性化”课程如学生选修学期不定则对应学分学时统一合计在第7学期。

3.实践总学分包含综合实践26学分、课内实践合计8学分,共计34学分,占总学分比例22%。

九、汉语言文学专业(古文字学方向教学计划及修习要求

(一通识课程

通识课程要求修满54学分,占总学分比例35 %。课程设置详见下表。

课程类型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英文名

学时

各学期计划学分

备注

理论授课

实验实践

1

2

3

4

5

6

7

8

标明所含劳动教育/国际教育学时

通识课程

通修通识


39205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3

32

16



3







39102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An outline of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

3

32

16




3






39102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An outline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3

32

16





3





39102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Outline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3

32

16


3








392053

思想道德与法治(Ideology and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3

32

16

3









391015

形势与政策(Policy & Political Situation Analysis)

2

32




2



397005

“四史”教育专题(Special topics on the education of the“Four Histories”)

1

8

8


1








331002

国家安全教育(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1

8

8


1








97700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2

16

16

2









152013

人工智能与数字素养(General Knowled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Digital Literacy)

3

32

24

3









981001

军事理论(Military Theory)

1

16


1









985001

军事技能训练(Military skill training)

2


48

2









991101

创新创业基础(Fundamental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1

16


1









791001

生涯发展与职业认知(Career Exploration and Career Positioning)

0.5

8



0.5








791002

职业定位与技能提升(Career Positioning and Skill Enhancement)

0.5

8






0.5





491001

体育(I)(Physical EducationI)

1

32


1









491002

体育(II)(Physical EducationII)

1

32



1








491003

体育(III)(Physical EducationIII)

1

32




1







491004

体育(IV)(Physical Education(IV))

1

32





1






371047

大学英语(I)(College EnglishI)

2

32


2








任选完成其中一种外语类课程修习

371070

大学英语(II)College EnglishII)

2

32



2







371060

大学英语(III)College EnglishIII)

2

32




2






371061

大学英语(IV)(College EnglishIV)

2

32





2





371071

大学日语(I)(College JapaneseI)

2

32


2








371072

大学日语(II)(College JapaneseII)

2

32



2







371036

大学日语(III)(College JapaneseIII)

2

32




2






371037

大学日语(IV)(College JapaneseIV)

2

32





2





371075

大学俄语(I)(College RussianI)

2

32


2








371048

大学俄语(II)(College RussianII)

2

32



2







371030

大学俄语(III)(College RussianIII)

2

32




2






371031

大学俄语(IV)(College RussianIV)

2

32





2





371073

大学德语(I)(College GermanI)

2

32


2








371074

大学德语(II)(College GermanII)

2

32



2







371042

大学德语(III)(College GermanIII)

2

32




2






371045

大学德语(IV)(College GermanIV)

2

32





2





核心通识课程

(修习特殊要求见“注3”)


——

艺术体验与审美鉴赏

8











至少选修其中4个模块,不少于8学分

科学探索与技术创新











哲学智慧与批判思维











中国文化与世界文明











生命关怀与现代社会











分类通识

241015

Python 程序设计(Python)

3

32

24


3








381001

大学中国史(History ofChinain University)

2

32


2









注:1.通修通识课程为全校必修课程,不得自行删减,不同专业开设学期不同,自行补充完整。

2.集中开设的劳动教育课程,在“备注”栏标记“劳动教育课程”;分散开展的劳动教育的学时,在各门课程“备注”栏中标记“劳动教育XX学时”。

3.除美术学院、书法学院、河南音乐学院外所有专业须在“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模块选修2学分课程,人文与社科类专业须在“科学探索与生命关怀”模块选修2学分课程。

(二专业课程

要求修满专业课68学分(其中专业基础课程22学分、专业核心课程46学分),占总学分比例43.9%。设置详见下表。

课程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英文名

学时

各学期计划学分

备注

理论授课

实验实践

1

2

3

4

5

6

7

8

标明所含劳动教育/国际教育学时

专业课程

专业基础



362062

新生研讨课

(Freshman Seminar)

1



1









363137

现代汉语(Ⅰ)

(Modern Chinese Ⅰ)

3

48


3









363138

现代汉语(Ⅱ)

(Modern Chinese Ⅱ)

2

32



2








363139

古代汉语(I)

(Ancient ChineseI)

3

48


3









363140

古代汉语(II)

(Ancient Chinese Ⅱ)

2

32



2








362119

文学概论

(An Introduction to Literature)

3

48



3








362003

语言学概论

(An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2

32




2







362090

写作(Writing)

2

32




2







364182

古文字学概论

(Introduction to the Chinese Paleography)

2

32




2







364179

古文字字形入门

(The basic characters of ancient Chinese characters)

2

32




2







专业核心

363130

中国古代文学(Ⅰ)(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3

48


3









363131

中国古代文学(Ⅱ)(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3

48



3








363141

中国现当代文学(I)(Modern and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I )

2

32


2









363142

中国现当代文学(Ⅱ)(Modern and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Ⅱ)

2

32



2








364191

甲骨学通论

(Introduction to the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2

32




2







364095

商周金文通论

(Introduction to the Inscriptions on Ancient Bronze

Objects of Shang andZhou Dynasties)

2

32





2






363127

战国文字通论(Introduction to the Words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2

32






2





363126

简帛文献学 (General study about bamboo and silk manuscripts)

2

32






2





364181

《说文解字》导读(SHUOWENJIEZI Introduction)

2

32




2







365010

毕业实习

(Graduation Practice)

10










10


365003

毕业论文

(Graduation Thesis)

10










10


365011

学年论文

(Year Thesis)

4








4




363136

古文字材料收集及整理的科研训练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raining of collecting and arranging ancient writing materials)

1


24





1





365006

遗址及博物馆考察1

(Site and museum visits1)

1


24




1






注:专业课程模块中的课程均为必修课。

(三个性化课程

学生须修满个性化课程33学分,占总学分比例21.3%。个性化课程分为专业进阶、跨学科发展、创新创业三类课程模块。完成模块课程修习仍未达到毕业总学分,可选修任意个性化课程冲抵个性化学分,不同路径或模块共享的课程只能算一次学分。

学生修习路径说明:

路径1:2个专业进阶模块+至少2学分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仅有选此路径具有申请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资格)

路径2:1个专业进阶模块 + 1个专业交叉模块 + 至少2学分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

路径3:1个专业进阶模块 + 任意自选模块 + 至少2学分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

1.专业进阶模块

本模块开设专业进阶课程(开设课程总学分数不少于修满学分数的1.5倍)共计52学分,专业进阶模块详见下表。

课程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英文名

学时

各学期计划学分

备注

理论授课

实验实践

1

2

3

4

5

6

7

8

标明所含劳动教育/国际教育学时

进阶模块A(语言学与经典研读模块)

进阶任选课程


363058

音韵学

(Phonology)

2

32




2







363002

训诂学

(Philology)

2

32





2






363116

汉语词汇学(Chinese Lexicology)

2

32





2






364213

汉字职用学

(Chinese Character Vocational Usage)

2

32






2





363001

文字学

(Ideography)

2

32







2




363125

近代汉字学

(The Study Of Modern Chinese Characters)

2

32







2




364205

域外汉字学

(Sinography Beyond China)

2

32





2






364190

《诗经》研读(Reading and Interpreting the Book of Songs)

2

32




2







364209

《论语》精读

(Close Reading of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2

32







2




364210

《说文解字注》研读

(Reading and Interpreting the Book ofShuowen Jiezi Zhu)

2

32





2






363110

《尚书》研读

(Studying &Reading on Shangshu)

2

32





2






364178

《左传》研读

(Reading and Interpreting the Zuo Zhuan)

2

32






2





364211

四书研读

(Classics of Confucianism: The Four Books)

2

32






2





364216

中古语料选读

(Selected Readings in Middle Chinese Texts)

2

32







2




模块须修满学分数

16

开设课程总学分数

28

进阶模块B(文史哲与传统文化模块)

进阶任选课程


362115

汉语史研究

(Study on Chinese Language History)

2

32




2







364214

古代汉语言文字的资料与检索

(Resources for the Study of Ancient Chinese Language and Texts)

2

32





2






364011

汉语语料学分析与研究

(Analysis and Reserch of Chinese Corpus)

2

32





2






364206

古文字与考古学专题研究(Special Topics in Paleography and Archaeology)

2

16

16




2






363036

汉语语言学史

(History of Chinese Linguistics)

2

32






2





364217

古文字与先秦史专题研究(Ancient characters and the history of pre-qin Dynasty)

2

32






2





364180

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对读(A Comparative Study of Unearthed Literature and handed down literature)

2

32






2





364207

汉字演变史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haracter Evolution)

2

32





2






364208

古文字原材料研读(Reading and Analysis of Original Materials in Paleography)

2

32







2




364204

出土文献中的古代百科

(Ancient Encyclopedia in Excavated Documents)

2

32







2




364212

汉字与民俗文化

(Chinese Characters and Folk Culture)

2

32








2



364215

数字人文导论与实践

(Introduction to Digital Humanities and Practice)

2

16

16






2




模块须修满学分数

16

开设课程总学分数

24

2.跨学科模块

学生可选择修读其他专业开设或本专业联合其他专业开设的专业交叉模块课程,作为个性化课程学分。课程模块以教务部每年发布内容为准。

3.创新创业模块

学生可选择创新创业模块课程,作为个性化课程学分,所有个性化修习路径都须修习创新创业类课程至少2学分。课程模块及列表以教务部每年发布内容为准。

(四暑期小学期

各专业应结合自身特色,利用暑期小学期自主开展认知实习、生产实习、社会调查、科研训练、暑期学校、创新创业训练等实践教学活动,以及体现科学前沿、知识交叉的学术讲座等。各专业须制定明确详细的暑期小学期教学计划,详见下表。

其他活动类别/课程类别

其他活动编号/课程编号


教学活动名称

/课程名称


学时

各学期计划学分

备注

理论授课

实验实践

2学期末

4学期末

6学期末

8学

期末

标明所含劳动教育/国际教育学时

其他活动

36s001

课堂讲座1

1

24


1





其他活动

36s002

社会实践1

1


24

1





其他活动

36s003

暑期学术训练营1

0


24


1




其他活动

36s004

社会实践2

0


24


1




其他活动

36s005

暑期学术训练营2

0


24



1



其他活动

36s006

社会实践3

0


24



1



十、毕业要求支撑培养目标实现关系矩阵图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培养目标: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拔尖学生培养是以国家“重视古文字等冷门学科研究”政策精神为指导,服务国家文化复兴需求,响应并对接教育部开展的“强基计划”,从本科开始选拔志向远大、有强烈家国情怀和文化使命感、愿意献身于古文字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优秀学生,创新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为传承汉字文明、传播汉字文化、提升汉字素养、研究汉字学术、集聚汉字资源,培养在人文社科基础领域具有发展潜力的创新型古文字学拔尖人才。

培养目标1

培养目标2

培养目标3

培养目标4

培养目标5

毕业要求1:




毕业要求2:


毕业要求3:


毕业要求4:




毕业要求5:



毕业要求6



毕业要求7



毕业要求8



毕业要求9



毕业要求10



十一、其他

辅修、双学位等人才培养项目培养方案按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上一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下一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