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发布时间: 2010-11-08
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源流的问题成为西秦戏研究中争议最大的一个问题。此前,一般认为西秦戏源于西北的秦腔。譬如
从两个剧种中选择某个单一的乐调进行对比考源,无疑可以直观地比较出乐调的异同。但是,由于剧种的历史悠久,剧种在发展的漫长过程中不断地受到其它艺术的影响,因此变化很大,要找出原始的乐调对比非常困难。在此基础上得出的结论也难以让人信服。尽管秦腔与西秦戏各自都有很大的变化,但从各自的伴奏乐器的变迁中,仍然可以找出他们的相同之处。以下对两个剧种主要的伴奏乐器进行一一对比辨析。
(一)二弦。
(二)板胡。
(三)提琴。
(五)梆子。
综上所述,秦腔自从明末清初传入广东之后,历经300多年之久。尽管现在的秦腔和西秦戏当时同出一源,但分途后各自随着人们的审美观念的变化而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由此出现调式、调性、板式乃至男女分腔的区别也不足为怪。但从主要的伴奏乐器来看,我们仍然可以找出他们的亲缘关系。20世纪20年代以前,秦腔的伴奏乐器和西秦戏的传统的伴奏乐器相同。两者都用梆子、二股弦、三弦、月琴。各自的变化主要是,秦腔以二股弦蜕变而来的板胡作为领奏乐器,而西秦戏加上了皮黄戏的胡琴作为领奏乐器。西秦戏改用京胡作为领奏乐器后,正线声腔的定弦与二黄腔的定弦相同,同为52,剧种风格自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变领奏乐器以后,西秦戏的正线曲既有原来西秦腔(秦腔)的成分,又增加了二黄声腔的成分。而陕西的汉二黄本来就融合了秦腔的艺术因素。这可能就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两省剧种交流时,陕西的老艺人会认为西秦戏的正线听起来像是陕西的老二黄的重要的原因。
(本文系刘红娟参加“广东省特色剧种展演暨学术研讨会”的发言要点)
上一条:阮籍赋体创作思维考论
下一条:近段时期我院部分教师出版著作情况(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