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发布时间: 2007-02-07
《高僧传》十四卷,梁释慧皎撰。全书具有很高的史料和语料价值。我国佛学研究的权威学者
1.[僧]
按:“追计弘觉舍命,正是寄物之日。复忆采菜之事,弥深悲仰。”不应为僧
2.斋主问曰:“上人何名?”答曰:“名慧明。”“住何寺。”答云:“来自天安。”言对之间,条然不见。(卷七“宋京师中兴寺释道温”,p.288)
按:“条”当为“倏”之形讹。“倏然”表示速度快。《高僧传》中还见:“俄尔遥见二僧,跪开像髻,逼就观之,倏然不见。”(p.494)《法苑珠林》“宋沙门释道温”条正引作“言对之间,倏然不见。”《大正藏》本、《碛沙藏》本亦作“倏然不见”,可资佐证。
3.皆思探玄颐,鉴勜幽凝。提章比句,丽溢终古。(卷八“齐山阴法华山释慧基”,p p.323—324)
按:“颐”当是“赜”形近而讹。《大正藏》本亦误。《小尔雅》:“赜,深也。”《广韵·麦韵》:“赜,探赜。”“玄赜”义为深奥,与下文“幽凝”相对。“玄赜”在史乘中亦见,如《晋书·葛洪传》:“洪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马,又精辩玄赜,析理入微。”(中华书局,1998年,p.1913)《碛沙藏》本正作“玄赜”,可据改。
4.尚方暑中有一人病症将死,域以应器著病者腹上,白布通覆之。(卷九“晋洛阳耆域”, p.365)
按:“暑”当为“署”之形讹。“尚方署”为官署名,《法苑珠林》“晋释耆域”正引作“尚方署”。亦可称“尚方”,如《法苑珠林》“晋沙门释耆域”引作“尚方”,可资证。
5.至八月澄使弟子十人斋于别室,澄时暂入东合。虎与后杜氏问讯澄,澄曰:“胁下有贼,不出十日自佛图以西,此殿以东,当有流血,慎勿东行也。”杜后曰:“和上耄耶,何处有贼?”澄即易语云:“六情所受,皆悉是贼。老自应耄,但使少者不惛遂便。”寓言,不复彰的。(卷九“晋邺中竺佛图澄”,p.354)
按:“遂便”当属下读。义为“顺承连词,于是”。该句应标点为:“澄即易语云:‘六情所受,皆悉是贼。老自应耄,但使少者不惛。’遂便寓言,不复彰的。”因佛图澄能预见“此殿以东,当有流血,慎勿东行也。”但杜后“和上耄耶,何处有贼?”的反问,使得佛图澄立即改变话题:“六情所受,皆悉是贼。老自应耄,但使少者不惛。”语用譬喻,而不直接挑明话语中蕴藏的玄机。“遂便”一词亦见本书:“乃呼十方佛:‘祖前身罪缘,欢喜毕对,愿从此以后,与辅为善知识,无令受杀人之罪。’遂便鞭之五十,奄然命终。”(p.26)《大正藏》本标点不误,可据改。
6.[释智]严大喜,于是步归。至罽宾,无疾而化,时年七十八。彼国法凡圣,烧身各处。(卷三“宋京师枳园寺释智严”,p.100)
按:“彼国法凡圣,烧身各处”当标点为“彼国法:凡圣烧身各处”。从下文“始移尸向凡僧墓地,而尸重不起。改向圣墓,则飘然自轻。”可知罽宾国凡僧与圣僧的礼遇各异。
7.神曰:“弟子无为不尔,但部属未洽法化,卒难制语。远人来往,或相侵触。人神道异,是以去耳。”猷曰:“本是何神?居之久近,欲移何处去耶?”神曰:“弟子夏帝之子,居此山二千余年。寒石山是家舅所治,当往彼住。”(卷十一“晋始丰赤城山竺昙猷”,p.403)
按:“本是何神?居之久近,欲移何处去耶?”当标点为“本是何神居之久?近欲移何处去耶?”故此有下文“神曰:‘弟子夏帝之子,居此山二千余年。寒石山是家舅所治,当往彼住。’”《法苑珠林》亦误。《大正藏》本标点不误,可资改。
8.晋太元中,有妖星,帝普下诸国,有德沙门,令斋忏悔攘灾,猷乃祈诚冥感。至六日旦,见青衣小儿来悔过去。横劳法师,是夕星退。(卷十一“晋始丰赤城山竺昙猷”,p.404)
按:“来悔过去”不可解。因“去”字乃“云”之讹,而导致标点混乱。“横劳法师”为青衣小儿所说的内容。故此句应标点为“至六日旦,见青衣小儿来悔过云:‘横劳法师。’是夕星退。”《大正藏》本、《法苑珠林》“晋沙门竺昙猷”正作“云”,且标点不误,可依改。
9.绍后入堂术山禅蜕而逝。(卷十一“宋伪魏平城释玄高”,p.410)
按:“禅”字乃“蝉”字之讹。“蝉蜕”,指修道成真而羽化。《高僧传》亦见,如“直精苦有戒节,后绝粒,唯饵松柏。因登山蝉蜕焉。”(p.480)还见于《法苑珠林》“晋单道开”:“[袁]宏曰:法师业行殊群,正当如蝉蜕耳。”
10.至如八关初,夕旋绕行周,烟盖停氛,灯惟靖耀,四众专心,叉指缄默。(卷十三“论”,p.521)
按:“夕”字属上读,应标点为“至如八关初夕,旋绕行周……”与下文“爰及中宵后夜”相呼应。且同书中“初夕”亦可作“初夜”,如“至初夜行道,绍自行香……”(p.450)“至初夜竟,便入薪龛中,合掌平坐……”(p.451)“尝在新亭刘绍宅斋,辩初夜读经,始得一契,忽有群鹤下集阶前,及辩度卷,一时飞去。”(p.503)亦为其证。
(《江海学刊》2006年第6期、2007年第1期连载)
上一条:对“意译”末流的抵制
下一条:从整体观看大型语文词典的编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