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发布时间: 2020-11-15
2020年11月8日下午,应郑州大学文学院邀请,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上海大学中华古诗文吟诵和创作基地”首席专家、上海大学诗礼文化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诗礼文化研究》编委,《诗经研究丛刊》编委,中国诗经学会副会长邵炳军教授莅临郑州大学文学院,为百余名师生带来一场题为“诗经·礼制·诗礼文化”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郑州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罗家湘教授主持。
在报告中,邵炳军教授首先从制度、仪式以及诗礼文化三个方面引入,讲述了《诗经》和礼制关系的理论依据和研究路径。邵教授随后对周礼与“五礼”“五伦”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即周礼的礼仪制度是以“德”为根基、以“五礼”为核心;周礼的礼仪道德规范是以“仁”为根基、以“五伦”为核心。在《诗经》305篇中,诗歌内容涉及“五礼之制”者282篇,邵教授就《礼记·玉藻》、《周礼·春官宗伯·钟师》、《大雅·既醉》等一些具体文本深入分析了“五礼”和“五伦”在《诗经》中的体现。邵教授认为,礼的过程是生活仪式化、神圣化的过程,也是生活诗意化、风雅化的过程;而作为歌辞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之诗,承载着礼乐精神内涵,进入政治、宗教、外交、文化、人生等广泛的社会领域,走进全面的社会生活。足见无论是作诗,还是用诗,《诗经》无疑都是中华传统礼乐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接着,邵炳军教授以“诗礼文化”研究为切入点,就其研究理论、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视野四个方面针对《诗经》与礼制关系研究的六个领域、需回应的重大问题以及生成、定型、流变的研究重点作出阐述。邵教授认为,《诗经》与礼制关系研究需回应的重大问题是“中国传统礼制的生成、定型、流变与诗礼文化的当代传承”;而“诗礼文化”生成、定型、流变的研究重点则是描述分析《诗经》与礼制的相融互渗现象、探究《诗经》与礼制互动关系的根源和流变轨迹以及探求“诗礼文化”的内涵并发掘其当代价值。
最后,在现场问答环节中,参与老师及同学们对讲座内容进行讨论与提问。邵炳军教授热情、细致地回答了有关“姓氏礼制”、“诗礼文化当代传承”等问题。邵教授认为,《诗经》不仅仅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诗歌总集,亦为集歌辞、音乐、舞蹈、诗教为一体的文化总集,是先秦时期社会现状的真实写照,是中国礼乐文化的源头和综合,对现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报告最终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上一条: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程巍教授莅临文学院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下一条:文学院成功举办2020—2021学年第二期学术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