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浙江工业大学肖瑞峰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作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 2020-11-30

2020年1127日上午,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浙江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浙江省特级专家肖瑞峰教授,受邀为郑州大学文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诗品与人品》的讲座。本次讲座采用视频会议形式,由文学院副院长罗家湘教授主持,我院百余名师生共同聆听。

肖教授从中国传统诗论出发,通过考察中国古典诗歌的实际历史流程,提出“诗品”和“人品”的两种不同关系:一是“文如其人”,有第一等襟怀、第一等学识,有第一等真诗;二是“言非心声”,在一些诗人那里,诗品和人品是割裂的、永远无法契合的。

肖教授首先解释了“诗品”一词的含义在此处诗品不是指钟嵘《诗品》和旧题司空图的《诗品》等书所称的诗歌风格,而是指诗的品质、品格和品位。与此相应,“人品”指人的品行、品性、品德。

其次肖教授论述了作为传统诗论主体的“文如其人”说。这一命题可以上溯到先秦的“诗言志”传统。验之创作实践,中国诗歌史上确有许多诗人是读其诗可推知其人,观其人、可想见其诗的。典型案例,如李白之锐意进取、高度自信、不畏挫折,而又率性天真、不拘小节。《行路难》《上韩荆州书》《南陵別儿童入京》《梦游天姥吟留别》《別内赴征》《早发白帝城》《临路歌》诸诗,是其人生不同阶段的诚实写照。又如刘禹锡,其人一生守正不阿、笑傲人生,其诗歌也塑造了一个心底无私、勇于挑战、百折不挠的自我形象,诗品与人品高度统一。又如陶渊明,三仕三隐,虽怀济世之志,却又不愿屈节浊世,故退隐躬耕,寄高情于田园其诗其人,都是表里澄彻、不染尘俗的。

接下来肖教授分析了“言非心声”的现象,主要是诗品高洁、人品卑劣,诗似志士仁人而人实无耻败类。典型案例如潘岳、元稹、宋高宗、汪精卫。出现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缘于人格的二重性对道德传统和诗歌传统的因袭,其人虽误入歧途,却惮于传统而竭力伪饰。

肖教授指出,“文如其人”与“言非心声”的并存,反映了文学的复杂性,既增加了读者的理解困惑,也诱发了读者探究的兴趣。后者可迷惑一时,却不能赢得真正的尊重,且终将败露遗臭。肖教授以“欲醇诗品,先正人品”作结,勉励同学们只有不断加强道德修养,才能达到诗品与人品的完美融合。

最后,罗家湘教授总结指出,“诗品与人品”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重要命题,肖教授注意到了文学史上的复杂状况与文学理论家的理想之间存在差距,如肖瑞峰教授所言,诗品与文品的完美融合应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并由此对同学们提出了殷殷期望。高小慧老师、赵俊玲老师、王建生老师、王勇老师、简东老师等出席活动。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王勇/文)

上一条:河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宝明应邀为我院师生作学术报告
下一条:文学院成功举办2020—2021学年第三期学术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