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发布时间: 2021-05-11
2021年4月27日下午,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朱恒夫教授莅临我校,并为郑州大学文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刀与水——江南文化的特色”的讲座。讲座在文学院二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文学院百余名师生到场聆听。本次讲座由王保国教授主持,罗家湘教授作评议。
朱恒夫教授主要讲述了江南文化的地域特色。讲座伊始,朱恒夫教授高屋建瓴地对中国传统地域文化分成了七大文化区域,即京都文化、中原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江南文化、关外文化、青藏文化与海派文化,并且简明扼要地总结了每一个文化区域的自身特色,尤为重点地介绍了“刀与水”作为江南文化特色的理论内核与价值。
其次,朱恒夫教授从江南的地理区域概念与文化区域概念的异同入手,分析了江南文化区域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朱教授认为江南,字面意义为江之南面,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长江以南。它的范畴有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在六朝之前,江南指长江中下游流域以南,南岭、武夷山脉以北,即今日之湘赣浙沪全境与鄂皖苏长江以南地区。但是人们约定俗成的江南文化区域概念,除了长江三角洲外,还包括南京、扬州、南通、宁波等地区。朱恒夫教授认为划分文化区域的标准,不在于地理、方言,而在于有相同的生产方式、相同的风俗、相同的生活习惯、相同的人生理想、相同的伦理观念。
接着,朱恒夫教授梳理了江南文化的发展历程。江南文化的根基可以追溯到河姆渡文化;而从周代开始,北方文化不断地汇入江南,使得江南文化不断前进。回顾它的历程,约有六个阶段,即:泰伯建立勾吴国家,奠定了江南文化的基础;秦汉统一全国,北方文化深入江南;西晋末年北方士族南迁,江南文化掀起第一次高潮;大运河连接南北,江南文化追上北方文化;南宋迁都杭州,使中国文化中心南移;因明清江南教育大发展,文化从此领先全国。朱恒夫教授在报告最后还总结了江南文化的精神价值:即认准目标,坚韧不拔的品格;虚怀若谷,善于学习的文化性格;浪漫情怀,富于想象的文化心理。
朱恒夫教授学养深厚,讲座方式风趣幽默,引起了在场师生的强烈共鸣。讲座最后,罗家湘教授予以了深入点评,对学术报告作出了极高评价,期待朱恒夫教授能够常到郑州大学传经送宝。
讲座结束后,朱恒夫教授还与文学院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教师进行了深入座谈,就高层次项目申报、论文发表等进行了充分交流,亦对文学院的学科建设出谋划策。
(图/文:梁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