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发布时间: 2021-06-09
2021年5月30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王莹研究员应邀莅临我院进行讲学,在文学院203会议室为我院师生带来一场题为“中西叙事学视野下的宋代自传文学”的讲座,文学院百余名师生共同到场聆听,讲座由比较文学专业辛雅敏老师主持。
王莹,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华美学学会副秘书长,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秘书长,英国皇家亚洲学会会士FELLOW,2019年起受邀成为央视《经典咏流传》文学顾问,2021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英才”荣誉称号。
王莹教授的讲座从欧阳修的“元叙事”及其“六一居士”的名称开始讲起,讲述了欧阳修“六个一”中的丰富内涵,欧阳修丰富的人生经历和人格认知都浓缩在了“六一”这两个字里。从西方叙事学理论来进行观照,这种将原本需要长篇大论来讲述的人生经历和人格追求融会在两个象征数字的方式十分巧妙,“六一”二字不仅完美地履行了其应有的功能,而且从意象运用的视角考察,更是运思高妙的所在。而后,王教授将话题引到了宋朝最为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的三重身份——作为名门闺秀(儿媳)、文官妻子和女性文人,这三种不同的身份自我认同在作品中的凸出尤为明显,并构成了其自传的三重女性视角;而作为悼亡作品,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又融汇了自传事实-对丈夫的悼亡、传记事实(对藏品的悼亡)、历史事实(对国家的悼亡)这样的三维叙事空间。也正是这种三维互动的叙事空间模式成就了李清照在中国自传文学史上坐标式人物的重要地位。之后,王莹教授谈及文天祥与宋代自传文学的爱国主题,谈到了宋代的历史背景与时代氛围与爱国题材自传诞生之间的关系,王老师指出,这与宋末国破山河与理学氛围浓厚的现实以及爱国文学的高潮是分不开的,正是有这样的社会现实,自传中的爱国文学思想才十分浓厚,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能在历史之中长久流传。最后,王教授指出,在真实历史与文学形象的再现之间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不朽——正如《文忠集》欧阳修卷中所言“杨公之所以不朽者,果待金石之传邪?凡物有形必有终敝,自古圣贤之传也,非皆托于物,固能无穷也。乃知为善之坚,坚于金石也。”
讲座之后,王莹教授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亲切的互动,文学院的辛雅敏老师、潘磊老师、焦红乐老师以及哲学院的程勇真老师针对讲座内容与王老师进行了交流,同学们进行了积极的提问,王莹教授也对同学们的问题进行了细致解答。最后,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上一条: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於可训先生应邀为我院师生作讲座
下一条: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吴晓都教授为我院师生作学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