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南开大学王立新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作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 2021-06-21

2021616日下午,南开大学王立新教授莅临文学院,在我院202会议室作了题为“文本、语境与外国文学跨学科研究的有效性”的主题讲座,讲座由罗家湘教授主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全体师生到场聆听。

王立新,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化学院院长。研究领域为希伯来文学、欧美文学、古代以色列民族史。著有《古代以色列历史文献、历史框架、历史观念研究》《古犹太历史文化语境下的希伯来圣经文学研究》《王教授讲希伯来文学和西方文学》《潘神之舞》《西方现代文学艺术史论》(合著),主编《外国文学史》(高教社版)等,主译有《剑桥插图宗教史》《耶路撒冷三千年:石与灵》《爱的祭司——劳伦斯传》《圣经的故事》等。学术兼职包括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天津市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等。

讲座伊始,王教授提出任何文本创作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文化空间中进行的,对文本的诠释和解读也应该在其文化规定的场域中进行。他认为尽管传统的文学研究方法在今天遭遇到不断的挑战,但文学的跨学科研究却并不应该失去文学自身的立场,非文学学科领域的方法论思想和知识内容应用于文学研究需要纳入文学理解自身的逻辑和路径之中。同时,王教授通过对“文学叙事”和“话语语境”关系的阐释,带领同学们逐步理解哲学上的实然性与应然性在文学研究中的作用。

接着王教授引入“阐释的循环”这一概念来解释文学研究实际上就是文学阐释的过程。基于上述认识,王教授又以古希伯来历史中扫罗王和大卫王的形象分析为例,揭示了文学与历史学双重视野下并不相同的君主形象。王教授认为扫罗王和大卫王的形象变化是被建构的结果,“选择性书写”将二者形象“再塑造”,展现了特定时期的特殊权力话语主导了历史叙述的某种结果。而我们最终要明确的是,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是从文学跨到其他学科的研究而不是相反,而且鉴于文学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所跨的学科也完全有可能不是单一的。在这一过程中,文学研究对象本身提供了跨学科研究的内在根据,无论我们吸纳的是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或方法论思想,还是相关的知识背景与结论性成果,但最终仍需要有机统一于文学学科自身的审美价值立场上。

讲座最后,罗家湘院长、梅启波老师和赵艳花老师与王教授进行了交流,同学们也积极提问。面对同学们的热情提问,王教授耐心回答,并鼓励同学们要善于从前人的材料和研究方法中总结经验。王教授认为文学既联系着人文传统,又关乎着审美情怀,它在让我们理解自身存在状况的同时,能够使人聪慧、明智,也使人心态健康。至此,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上一条:河南大学张先飞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作学术讲座
下一条:郑州大学文学院校友、河南大学张清民教授为我院师生作学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