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山东师范大学魏建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开展学术讲座

发布时间: 2022-03-24

2022年3月16日下午,山东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魏建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女神》是经典作品吗?”的线上学术讲座。讲座由郑州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带头人李勇教授主持,文学院部分教师及研究生通过线下及腾讯会议平台聆听学习。

魏建教授,山东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兼任国际郭沫若学会执行会长、中国郭沫若研究会监事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会长等。出版学术专著7部,主编学术著作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等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8项;获教育部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项、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另获其他省级科研成果奖近20项。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等。

讲座伊始,魏建教授以“一个人扛起的三座大山”为引言,向文学院师生讲述了郭沫若在西学、国学、创作三个方面创造的奇迹。同时,魏教授还通过列举多个实例再现了大众常识中对郭沫若的误解现象,并对误解产生的途径及原因进行深入探析,呈现出郭沫若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接下来,魏建教授从对“经典”的概念阐释切入,先后以“优秀”“权威”“生命力”为关键词细致讨论了郭沫若的《女神》。

而后,魏建教授提出两个问题:什么是“经典”作品?现当代文学作品可有经典?在探讨的过程中,魏教授以“优秀”“权威”“生命力”为关键词,界定了“经典”作品的含义——具有长久生命力的权威性的优秀之作。魏教授认为,经典是历史地形成的,是在群体的、一代代人的阅读中产生的,并在一代代人的阐释中不断获得新生命。因此,经典作品是不确定的,存在着被确认/不被确认、被发现/不被发现的或然性,而“当代”是阅读的起点,是阐释的起点,也是经典化的起点。

接着,魏建教授通过解读专业的评诗标准、《女神》的外形式、内形式等探讨了郭沫若的《女神》是否为经典作品这一问题。魏教授认为,诗不在于语言,而在于诗意,即“用三言两语表达千言万语”“用有限表达无限”,这便需要借助想象。至于如何评论诗歌,魏教授指出,只谈作品思想内容、只谈实情、只研究诗情的单一元素、只研究诗歌的外形式是不专业的,若能谈诗的抒情、谈诗情、研究诗情的多种元素、研究诗歌的内形式才可能更专业地评诗。在探讨《女神》外形式时,魏教授指出《女神》为每一首诗量身打造形式,极具创造性,而抒情需要决定了《女神》几乎每一首诗形式都不一样。魏教授还通过分析《女神》意象、象征、构思等探讨了《女神》内形式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魏建教授结合“《女神》是权威作品吗”这一问题分析了《女神》“开一代诗风”的创造性。魏教授认为《女神》先锋性的追求开一代诗歌精神之风,《女神》“内在律”的发现开一代诗美之风,而《女神》中半自由体、新格律体、自由体、歌剧体等多元形体更是丰富了诗歌的形式。随后,魏建教授从《女神》中存在的过人的想象力、东方“摇滚”的魅力、潜在着的理想召唤结构三个方面回答了“《女神》是否有生命力”这一问题。最后,魏建教授针对讲座的主题提出“《女神》可能是经典作品”的结论,并强调结论并非研究关键,关注问题并了解现象及背后原因才是学术研究的关键所在。

讲座最后,魏建教授与聆听此次讲座的师生进行互动交流,为大家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学术信息。魏建教授在本次讲座中激情飞扬、幽默风趣,使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师生受益匪浅。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供稿:林岩 岳小旭


上一条:华中师范大学苏晖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开展学术讲座
下一条:文字之途,兴趣功夫——季旭升教授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