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苏州大学特聘教授罗时进应邀为我院师生开展学术讲座

发布时间: 2022-10-21

20221020日晚,苏州大学特聘教授罗时进应邀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理论与方法:清代诗史研究的‘文学社会学’路径”的线上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古典文献学教研室副教授梁帅主持,副院长罗家湘教授评议,郑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黑龙江大学、山西师范大学等单位的近三百名师生通过腾讯会议方式,聆听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罗时进教授介绍了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一是“文学社会学”何谓?二是“文学社会学”何以能够成为“清诗史”研究路径?三是“文学社会学”之于清诗史的三个关键词;四是“文学社会学”的“摆渡性”。首先,罗时进教授解释了“‘文学社会学’何谓?”的问题,“文学社会学”是一个外来词汇,最早是由斯达尔夫人在其论文《从文学与社会制度的关系论文学》中提出的,国内研究较为突出的学者有方维规先生,其著作有《文学社会学新编》。罗时进教授谈到“文学社会学”是基于“文学”与“社会学”双重维度研究诸多文学现象与社会关联性的交叉学科。他尤其强调了“文学社会学”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文史结合”,也有别于传统的“知人论世”,其交叉覆合面更广,既注意“社会发展大历史”,也注意“社会日常生活”。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实证与比较,注重文本、史料,尤其注意现场与细节,但不脱离文学本位。罗教授还提到了大家在讨论“文学社会学”时常常有的疑问,即“文学社会学”是文学研究还是社会学研究,是从社会学出发的文学社会学还是从文学出发的文学社会学,并提出自己仍倾向于将其归结为从文学出发的文学社会学。

接下来,罗时进教授谈到“文学社会学”何以能够成为“清诗史”的研究路径。他认为这与清诗的特点有关,其数量之庞大远超历代,汇集了过去诗史上几乎所有的“文学外部结构”问题,当面对如此复杂的清代诗史,既有的文学理论的解释力可能尚不足够,我们不妨借助社会学寻求突破。

随后,罗教授提到了“文学社会学”之于清诗史的三个关键词,一是关系,明清两代出现了复社、南社这样的庞大社团组织,形成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和当时社会的关系、人和文学的关系。二是现场,文学现场也是社会现场,如“台阁文学、幕府文学”等这些文学创作现场都是一个“社会”。三是事件,有社会事件如甲午战争,有自然灾害事件如康熙七年山东郯城、莒县8.5级地震,有文化事件如顺治虎丘大会,有仕宦事件如钱谦益退居虞山。而后,罗教授从“文学社会学”的“摆渡性”角度进行了总结,在1950年代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文学社会学”是学者们最习惯使用的研究方法,但它只是多种研究方法之一,尽管立足于文学,仍不免有偏至性,故只能解决部分问题而不是全部。

最后,罗家湘院长对此次讲座进行了评议,罗时进教授在文学社会学的框架中展示了宏观的思考过程,令人受益匪浅。在学术研究过程中,每种研究方法都有自己长处,使用“文学社会学”这种分析方法时,不要把它唯一化,要认识到方法只是一种“摆渡”,只有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参照,才能让我们直达真相、解决问题。罗家湘院长向罗时进教授发出盛情邀请,期待不久之后罗时进教授可以来到郑大,与郑大师生面对面交流。罗教授针对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做了详尽细致的解答,为大家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学术信息。讲座在师生们真挚的感谢中圆满结束。

本讲座系郑州大学文学院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濠梁讲坛”第二讲,由中国古典文献学教研室协办。今后本方向老师将继续邀请全国各领域专家学者到校,进行学术交流。                                                                                            (供稿人:王提 梁帅)


上一条: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明清黄河文献丛编》(全一百册)近期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
下一条:湖北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康保成应邀为我院师生开展学术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