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华中师范大学苏晖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做学术讲座

发布时间: 2023-03-17

2023年3月6日上9时,华中师范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杂志主编、博士生导师、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副会长苏晖教授莅临郑州大学文学院在文艺学教研室为文学院师生做了题为“‘后伦理选择时代’的科学选择”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文艺学学科带头人王天保教授主持,文学院部分教师及研究生到现场聆听、互动。

讲座开始,苏晖教授介绍了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一是后伦理选择时代科学选择的伦理限度;二是科学选择对伦理选择主体的挑战;三是以真和善引领科学选择,建构一体多翼的后人类共同体。在讲述之前,苏教授首先为大家解释了什么是“后伦理选择时代”的问题,人类文明经过三个阶段:一是自然选择阶段;二是伦理选择阶段;三是科学选择阶段。而人类现在所处的“后伦理选择时代”正是介于人类从伦理选择到科学选择的过渡阶段。

接着,苏教授从三个角度阐释了“科学选择”这一概念的多种含义。并表明,“后伦理选择时代”的科学选择究其实质仍是伦理选择,科学选择的主体仍是伦理的人,各国政府对于人工智能的监管和业界的宣言、规章、承诺等依旧表明克隆技术、人工智能等仍受到生命伦理学“四原则说”与“允许原则说”等伦理道德规范的制约。随后,苏教授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述了石黑一雄的《克拉拉与太阳》与阿特伍德的《羚羊与秧鸡》等科幻作品,并认为在文学领域中,科幻文学对人类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关系进行了前瞻性的思考,但同时科幻作品对科学选择的想象性描绘亦需要在伦理选择的视域中展开。最后,苏教授认为科学选择亦在诸多方面对伦理选择提出了挑战,比如,科学选择和人的本质与权利、科学人与伦理人的关系等。这些挑战逼迫着人们思考人类与科技、科技与伦理、伦理人与科学人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据此苏教授旗帜鲜明地提出,我们需要以伦理规范引导科技发展和科学选择来“求真”,通过进一步发展科技本身解决科学选择来“求真”,以真和善引领科学选择,建构一体多翼的后人类共同体。

讲座的最后,在座的各位老师和同学分别与苏教授进行了对话交流。王天保教授认为苏教授能够结合时代热点,在文学领域开展跨学科研究。王欢欢老师表示苏教授的讲课将文本和理论有机的结合对老师上课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新的思路。张昊臣、肖文婷老师也就“后伦理选择时代”和“文学伦理批评”等问题向苏教授请教探讨。


供稿:刘尚超 王天保

上一条:暨南大学贺仲明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开展学术讲座
下一条:文学院王进进副教授访学太平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