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发布时间: 2023-03-20
2023年3月14日下午,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俞绍初先生受邀返校,为文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建安文学纵论》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在郑州大学文学院203报告厅举行,由文学院罗家湘教授主持,文学院广大师生线下、线上共同聆听。
俞绍初先生生于1937年,浙江嵊州人。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州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创始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原为中国文选学研究会会长,现任中国文选学研究会顾问、河南省文史馆馆员。俞先生长期致力于古籍整理及古典文献与文学研究,在建安文学、江淹和《文选》学等研究领域卓有建树。先后出版了《王粲集》《建安七子集》《江淹集校注》《曹植选集》《昭明太子集校注》《新校订六家注文选》等优秀古籍整理成果十余部,主编有《中外学者文选学论集》《中外学者文选学论著索引》《〈文选〉与文选学》等论文集。其学术成就见于多种名人录及相关研究述评。多次荣获河南省优秀教师称号,先后获得国家古籍类优秀图书奖、第四届中国政府出版奖图书提名奖、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河南省优秀图书一等奖等奖项。
俞绍初先生首先分享了文献整理和古代文学研究的心得,指出进行相关工作,一定要重视结合史料的考辨,并以王粲《太庙颂》本应作《显庙颂》为例,强调研究应做到“按图索骥,追本溯源”,探求历史的本来面貌。
在此基础上,俞绍初先生围绕“建安文学”展开讲述。从余冠英、游国恩两位先生所主编的两部《中国文学史》关于建安文学的叙写说起,引用钟嵘《诗品序》、刘勰《文心雕龙》之《时序》《明诗》篇、陈寿《三国志·王粲传》等材料,证明随着建安文人们相继汇集邺城,创作以群体性的诗赋倡和、同题共作为主要方式。多位文人建安十三年同题共作《神女赋》,标志着邺下文人集团的形成。继之,俞先生结合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与吴质书》等材料,指出邺下文人共同参与的“南皮之游”,标志着建安文学创作高潮的到来,一系列“怜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叙酣宴”的作品产生。但随着建安二十二年一场严重瘟疫的到来,建安七子中的王、徐、陈、应、刘等皆因之死去,建安文学也进入了另一个创作阶段,新的创作特征开始形成。俞先生认为如曹植《泰山梁甫行》等诗,也并不是反映边海人民的困苦生活,而是作者书写自身遭遇。俞先生强调文学史的写作不应理念先行,而应充分考查相关史料,回到历史事实本身,恢复文学史的真实面貌。讲座中,俞先生还结合自己的研究实践,勉励师生勇于探索,深耕学术,令在场者受益匪浅。
最后,罗家湘教授总结指出,俞绍初先生作为文学院的元老,自1960年到郑州大学工作至今,为文学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更是引领中国古典献学、古代文学学科不断发展壮大,我们一定要传承俞先生的学术精神。俞绍初先生首届硕士生、郑州师范学院王晓东老师,古典文献学、古代文学教研室王保国、刘志伟、刘群栋、赵俊玲、王建生等老师也都分享了个人的体验与心得。讲座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供稿:彭丽媛 陶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