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发布时间: 2023-06-01
2023年5月30日晚7:30,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汪正龙应邀莅临郑州大学二月河文学艺术研究中心,为文学院师生做了一场题为“交互主体性思想的兴起与文学的主体间性”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郑州大学文学院文艺学学科王天保教授主持,文学院部分教师及研究生到现场聆听、互动。
讲座伊始,汪教授先从21世纪近20年西方文论的四个关键词:生态、媒体、图像、他者引入现象学的交互主体性问题,讲述了从笛卡尔、胡塞尔至海德格尔以来的学者对交互主体性思想的逐步发展。接着,汪教授介绍了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一是交互主体性研究对英伽登、巴赫金等文艺理论家的影响;二是交互主体性研究对社会学、语言学及文艺理论的渗透;三是他者研究的兴起与文学的独异性研究。
随后,汪教授就讨论的三个问题展开了详细论述。就交互主体性研究对文艺理论家的影响,汪教授以英伽登的“未定点”“空白”概念、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和克里斯蒂娃的互文性理论为例,阐述了交互主体性思想对其形成的作用,并补充了交互主体性思想对日内瓦学派的阅读现象学和读者反映理论的影响。接着,在社会学层面,他认为舍勒、许茨、米德对个体与群体关系的探讨实现了现象学交互主体性和社会学的结合,并重点阐释了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和韦恩·布斯“隐含的作者”的渊源。在语言学层面,他指出本威尼斯特对语言学的革新使语言成为一种思辨的礼仪,这与热奈特的“叙事聚焦理论”存在一定联系。最后,他分析了学界对“他者”的研究,如列维纳斯“他者之他性的合理性”、朱迪斯·巴特勒“他性使人发现自我的存在”等,以此说明他者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在本次讲座中,汪正龙教授以其丰富的学术经验和深入的理论研究,深入浅出地为大家解读了现象学交互主体性理论的研究动态,分享了宝贵的学术经验。讲座的最后,在座师生积极参与讲座的交流和互动,与汪教授进行了深入的对话和讨论。王天保教授对汪教授的讲座作了点评,文艺学专业的两名学生也就自己的困惑之处向汪教授请教探讨。讲座在师生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