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发布时间: 2023-06-03
2023年5月26日下午,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方言与文化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顾黔老师应邀为郑州大学文学院师生作了一场题为《语音的共时比较与历史演变》的讲座。本次讲座在文学院二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文学院百余名师生到场聆听。
本次讲座,顾黔教授分别从共时比较和历时演变两个角度对语音进行探讨。讲座伊始,顾教授先简要介绍了现代汉语的音节特点及形式,并将其与古代汉语的音节结构加以比较,发现二者在韵类、声类、声调三个方面均有所不同。其中入声韵尾-p、-t、-k只在今粤语与部分闽语中得以保留,而阳声韵尾-m与-n发生合流。
其次,顾黔教授通过将汉语普通话及其方言声母系统与其他语言(日语、韩语、英语)进行对比,引导现场师生思考如何教授外国人学习汉语普通话的声母。顾教授认为韩语、日语中没有唇齿音f/v是一种存古现象,因为这两种语言之前深受汉语影响,而汉语“古无轻唇音”。同时结合其在美国加州伯克利的访学经历,顾教授指出,尽管汉语和英语中同时存在t 、t‘、 n 、l音位,但英语这4个音位的舌位比汉语靠前得多,在教学过程中要尤为重视。
然后,顾黔教授讨论了汉语及其方言的声调系统。古代汉语是“四声八调”,但现代汉语普通话只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4个声调,语音演变规律可大致总结为“浊(全)上归去,入派三声”。顾教授根据实地调查的方言数据,展示了汉语方言声调自西北向东南由少到多的分布格局,并引导在座师生对该现象进行思考。究其原因,一是在于北方地区古代战乱频仍,大量北人南迁,使得南方方言保留了更多古汉语的特点;二是在于北方方言长期与无声调的阿尔泰语接触,导致声调逐步简化。
最后,顾黔教授指出,语言的三要素中语音最具系统性,鼓励在座师生掌握一定的语音学知识来进行相应的学术研究。顾教授旁征博引,风趣幽默,为在座师生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对于现场学生的提问,顾教授也一一进行了解答。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