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武汉大学李建中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做学术讲座

发布时间: 2023-06-12

202369日下午1500,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李建中应邀莅临郑州大学文艺学教研室,为文学院师生做了一场题为“《周易》美学的现代性阐释:以关键词为方法”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郑州大学文学院文艺学学科王天保教授主持,文学院部分教师及研究生到现场聆听、互动。

首先,李教授对《周易》中的四个关键词:“人、文、天、道”做出系统性的说明。接着他讲述了关键词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介绍了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以“关键词”为方法切入《周易》美学阐释,可以建构起“人”“文”“天”“道”的美学体系:心物一体之“人”、化成天下之“文”、可法可畏之“天”和亦行亦止之“道”。《周易》关键词体系恢宏,路径清晰,为后周易时代的美学和关键词研究提供了知识学依据和方法论典范。

李教授从对甲骨文的分析入手分析关键词“人”,认为《周易》的首经首卦首“字”就代表人,解释为天地之心。人既是审美对象,又是审美创造主体。他从语言学角度和古汉语角度也阐述了人的言行的重要性。通过对“人”的关键词分析,表明审美主客体是随着历史不断变化的,最终实现了审美主客体的不断交互。“文”和《周易》的山火贲卦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就简化为了后来的“文化”一词。“文”不仅能联系到文学心理学、文学文体学等多个学科,还延伸出论说体、书信体等多种文体。“天”就是大写的人,在《周易》乾卦中讲的是龙,说的是人,实际上表明的是人怎样像龙一样自强不息。李教授认为儒道对“天”的态度是不同的。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强调“法天”,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畏天”,而楚国屈原则注重“问天”。最后,李教授观《周易》之“道”,不仅感受到了中国画论中的留白妙处,还发现了“道”能提升人的审美鉴赏力。《周易》之“道”在后世不断递进生发,实现了从形而下的实践行为到形而上的哲学思考的转化。

在本次讲座中,李建中教授以其新颖的关键词研究方法,创造性地解释了《周易》四个关键词“人、文、天、道”,为后周易时代的美学提供方法论。以关键词作为研究方法介入到文学批评当中,也对目前构建中国话语起到一定指导作用。讲座的最后,在座师生与李建中教授进行了深入的对话和讨论。位俊达副教授就讲座内容谈了自己的感受,积极评价了李教授的关键词探究方法,文艺学专业学生也向李教授及时请教。讲座在师生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上一条:北京师范大学刁晏斌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开展学术讲座
下一条:我院教师受邀赴武汉参加第十四届语体与语言风格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