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发布时间: 2023-12-07
2023年12月2日晚,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副主任冷卫国教授做客郑州大学文学院,于二月河文学艺术研究中心进行学术讲座,这次讲座题目是:“中国古典诗词解读方法示例举要”。讲座由刘志伟老师主持,王建生、王允亮、高小慧、邵杰、贺伟、霍东晓等多位老师出席,并有各年级三十余位研究生聆听讲座。作为开场,刘志伟教授对冷卫国教授的莅临表示感谢,简要介绍了冷卫国教授的学术成就,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冷卫国教授以“中国古典诗词解读方法示例举要”为题切入,谈论中国古典诗词研究理应遵循的方法与步骤。强调古典诗词的研究方法,要讲究孟子所说的“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及陆侃如先生所说的“朴学、史学、美学”三步法,要深入到文本中去,精心研读文本。文本是研究的起点,亦是研究的终点,从文本中来,最终落实回到文本中去。此次讲座冷卫国教授主要从九个方面对古典诗歌方法进行了阐释与分析:明声韵;明平仄;明对仗;明训诂;明句法;明典故;明章法;明体式;明异文。
首先是明声韵。“音有古今,韵有流变”,冷卫国教授以李益的《江南曲》、宋代蒋捷的《虞美人·听雨》、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关雎》等诗作为例,强调在研读古典诗歌时要注意古今音韵的变化与语音的流变。
其次是明平仄。冷卫国教授指出,要在精晓诗歌平仄格律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研读诗歌文本著作,譬如唐代杜甫所作的《春望》,其中的“白头搔更短”中“头”原是“发”,因要符合粘对格律,对下联中的“欲”,从而更改为“头”。随后冷卫国教授围绕“平仄”主题展开,着重强调了“平仄”的四个重要性:决定字面;区别字义;自铸语辞;体会风格。从平仄格律的角度对《隋宫》、《隋堤》、《天末忆李白》等诗歌中的个别字之定夺作出了新颖的解释与全新的分析,闻之令人耳目一新。譬如《天末忆李白》一首,按照平仄格律来划分,应是一首五言平声韵诗,但第六句中“魑魅喜人过”的“过”一字读音就存疑,因以往此句句意都被解释为“魑魅喜欢人犯过错”,若是此种意思,便应读去声,然从诗歌平仄格律出发,应读阳平。冷卫国教授分析,原版句意被误解,真正的句意应为“魑魅喜欢人经过”,从而还原了此首诗真实之意。
其次是明对仗。冷卫国教授以《问六十九》一诗为例,指出其中的“小火炉”三个字,历代对其断句皆为“小-火炉”,冷卫国教授认为这样书写,这句就变为了“死句”,不具有对仗的“灵气”了。因此冷卫国教授认为断句应是“小火-炉”,这样书写既能对仗,又能体现一种流动着的状态,即诗人在用小火慢慢的温酒,从而更好的表达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对于王维的《观猎》中“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的“还”的读音,冷卫国教授亦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忽过”的“忽”是状语,“过”的动词,那么从对仗原则的角度出发,下句中的“还”也应是状语,因此不应读成“huan”,而应读成“xuan”,表示凯旋的样子。
其次是明训诂,要以古之语言解释古之文字。冷卫国教授以《送友人》为例,指出 “萧萧班马鸣”一句中的“班马”按照《说文解字》“班,分瑞玉也。从钰,从刀。”的解释,其真实的意思应是两匹马分开的意思。还有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床头屋漏无干处”的“屋漏”,在《尔雅·释宫》中解释为“西北隅谓之屋漏”,即它本应是西北角的意思,这里是方位名次作主语,也可以作借代的修辞手法看。冷卫国教授又举了《诗经·王风·采葛》的例子,说其中“三月”、“三秋”、“三岁”应是递进关系,所以“三秋”不能理解为三个秋天,根据《毛诗正义》孔颖达的疏解“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从而得出三秋为九月的意思。
其次是明句法。冷卫国教授强调要学会运用互文等手法去赏析诗歌。譬如《木兰诗》中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应是“雄兔”与“雌兔”脚扑朔,“雄兔”与“雌兔”眼迷离。《蓼莪》中的“父兮生我,母兮鞠我”,如果不知晓互文句法,就很难理解“父兮生我”,本意理应是“父兮”“母兮”生我,“父兮”“母兮”鞠我。
其次是明典故。冷卫国教授以《渔家傲·秋思》为例,其中“浊酒一杯家万里”,以往被理解为思乡之情,而其出自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浊酒一杯”更有享受天伦之乐情感蕴藏在其中。
其次是明章法。冷卫国教授强调要知晓古典诗艺的美学原则“反常合道”,从艺术创新的视角去赏析古典诗歌。譬如《送沈子福归江东》中“惟有相思似春色”中的“惟”一字落笔很重,而“相思”又是一种无形的情感,诗人以春色喻相思,以有形写无形,把思想情感进一步具象化了,是谓章法。
其次是明体式。冷卫国教授以《观沧海》为例,强调诗歌到了《楚辞》,四句一转,隔句相压,然而在《观沧海》中,最后一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却戛然而止,奇数行不符合隔句相压的规律,冷卫国教授分析应是乐府诗不写重词,因此可能最后一句仍是“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但被省略了。
其次是明异文。冷卫国教授以王湾写的《江南意》与《次北固山下》两首诗为例子,其中《江南意》的“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与《次北固山下》的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很是相近,应是王湾本人前后修改诗稿导致的差异。
最后,冷卫国教授讲述了文学研究的基本理论方法,即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再次强调文学的内部研究即文学本体研究是文学研究的起点也是文学研究的终点。此次讲座给师生提供了古代文学研究上方法论的指导,给大家带来了许多思考。刘志伟教授以“紫气东来”比喻冷卫国教授自山东而来带给郑州大学古代文学研究者们新的感悟。王建生、王允亮、邵杰、高小慧、贺伟、霍东晓等老师也先后发表了感悟。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困惑,冷卫国教授做了精彩的解答。最后的最后,这场内容丰富、气氛热烈的讲座在与会人员的合影中圆满落下了帷幕。
上一条:讲座信息丨曹旭教授:怎样阅读一本书,以《诗品》《文心雕龙》为例
下一条:我院张力老师受邀参加第五届汉语句式问题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