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发布时间: 2023-12-07
2023年12月3日晚,上海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曹旭教授做客郑州大学文学院,于二月河文学艺术研究中心进行学术讲座,题为:“我怎样阅读一本书:以《诗品》《文心雕龙》为例”。讲座由刘志伟老师主持,王建生、王允亮、高小慧、邵杰、贺伟、霍东晓等多位老师出席,并有三十余位研究生聆听讲座。讲座伊始,刘志伟教授对曹旭教授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简要介绍了曹旭教授在四个领域的学术成就,表达了对曹旭教授“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精神的赞叹,随之引出了本次题目,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拉开帷幕,曹旭教授也起身鼓掌相应。
曹旭教授现身说法,以“如何阅读一本书”作为切入,提出要学习杨明照先生的研究方法,从古典文献学的角度来研究文本;做研究不流于表面,由浅薄走向深刻。在此基础上提出阅读一本书应从目录学入手,选定可靠的版本,才能进行校勘和注释,然后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阐释或义理分析。
首先,曹旭教授引用严羽《沧浪诗话》:“夫学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提出做学问的第一步从“目录学”开始,这是最直接、最正确的路线。曹旭教授以(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唐)魏徵《隋书·经籍志》、(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三本目录学典籍为必读参考书,告诉我们这三本书几乎完整收录自汉至清的作品流传情况,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而对于专书或者专人的研究则要结合《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和《台湾古籍善本书目》两本书,来确定所需要的书目。曹旭教授分享自己在研究钟嵘《诗品》时,几经周折,最终选用延祐元年,圆沙书院所刊宋代章如愚《山堂先生群书考索》为底本,对陈延杰教授的《诗品注》进行整理考证。例如对于谢灵运的评述,陈书作“其源出于陈思,杂有景阳之体。故尚巧似,而逸荡过之,颇以繁富为累”,经曹旭教授考证之后,认为应是“颇为繁芜所累”。
其次,曹旭教授在《客有九问》环节,以主客问答的形式,介绍目前《文心雕龙》的研究现状和前人的工作重心,但是随着时代发展,新材料的出现,也需要新的研究。前人未竟之事业,后人需要接力赓续。尤其是今人有电子化、数据库的帮助支持,更需要将电子化与原典相结合。就校勘的问题,曹旭教授认为不能只简单地停留于“校异同”“校是非”两方面,更应该“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弄清真相,解决问题。如“辞”与“词”之分,这两个文体不同,所谓“辞”指的是文字语言,而“词”则是语言词汇,两者需要有所区别。提出辩证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假借字、孳乳字等问题更应注意。
其三,曹旭教授指出校勘的最终目的是获得一个“新底本”,并在“新底本”的基础上进行集注,将研究推进到“阐释学”阶段。中国古代文学、文论,也是世界文学、文论的一部分。因此,对钟嵘《诗品》的研究,曹旭教授认为要从传统与国际两种视角展开。接续传统,学习裴松之注书的具体体例,广泛收集材料,补充原书;放眼国际,留意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的研究成果,兼收并蓄。会上曹旭教授品评了日本的研究成果,如高松亨明《钟嵘诗品校勘》、高木正一《钟嵘诗品》等书,指出他们不仅吸收自己的研究成果,还融入了中国古代、近代的研究成果,是目前研究中的精品。曹旭教授认为打破壁垒,做开放型研究是目前研究界十分迫切的问题。
其四,曹旭教授认为做学术应“树立学术之高标,关注读者之眼球。”随着研究不断深入,《诗品》《文心雕龙》中一些数字引起了曹旭教授的注意。经过与《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中数字联系对比,曹旭教授指出,这些数字与《周易》有关。《诗品》中的十二、三十六、七十二都表示完备,意为各品诗人,全尽于此。《文心雕龙》四十九篇为文而用,取自“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当时《易》学发展,使得文学批评著作受到了《周易》美学思想、逻辑体系、辩证思想的影响。接着,曹旭教授分享了他的求学经历及感悟,告诉我们做任何研究都要用“集成的方法”,对对象进行“全方位”“全布景式”的考察,“立体式”的研究。
其五,曹旭教授从研究对象入手,讨论了文本细读的读书方法。以同王运熙老师的交谈出发,指出书分四种,最重要的是文本细读类。他认为文本细读不等于精读,文本细读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大致与精读相同,力求理解文字记载的意思;第二层反反复复,进进退退读,在无字处读出字;第三层多语境阅读,读出多种内涵。接着,曹旭教授借《岳阳楼记》《归去来兮辞》等名篇详细分享了如何在不同语境下运用文本细读法做研究。如历史语境下考察《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可以看出新旧党争的激烈以及范仲淹对滕子京的维护。
接着,曹旭教授分享了除了方法之外关于论文的三个体会。体会之一为“论文是有重量的”,曹教授认为论文的重量来自研究者凝聚在论文中的时间而产生的“分量”。体会之二为论文不是一篇一篇写出来的,而是一批一批研究出来的。要重视论文的原创性。体会之三为真正的研究,写原创性的论文应该是“乡下人过年”。曹教授通过生动形象地举例,向讲座参与者说明,乡下人过年往往是自己先养猪,去预备过年的美食,而做学术亦是如此,应该先读书、查资料、文本细读、做卡片,几乎穷尽这个专题的文献,那么去写一篇原创性的论文便有材料了。曹旭教授关于写论文的目的总结出了三个维度,分别是弄清真相、解决问题、揭示规律,把握好这三个维度有益于研究与论文写作。
最后,曹旭教授与参会者分享了关于研究锺嵘《诗品》的价值和意义。在这一话题下,曹旭教授介绍了国际汉学届研究《诗品》的三本好书,分别是日本高木正一的《锺嵘诗品》、韩国李徽教的《诗品汇注》与台湾前辈学者王叔岷先生的《锺嵘诗品笺证稿》。曹旭教授认为,他的作品例如《诗品集注》《诗品研究》《中日韩诗品论文选评》《诗品笺注》的问世得到了国际汉学界三位前辈的认可,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研究锺嵘《诗品》的价值与意义。
此次讲座不仅给师生提供了学术研究的指引,更给大家带来了许多人生智慧。刘志伟教授用“紫气东来”喻指曹旭教授可谓是所言不虚,也正如王建生教授说的:“发凡起例,树典立范,体大思精。”王允亮、高小慧、邵杰、贺伟、霍东晓等多位老师也先后发表了感悟,老师们对于曹旭教授渊博的学识和生动有趣的讲解都赞叹不已。最后,这场深入浅出,内容丰富,气氛热烈的讲座在与会人员的热烈掌声中圆满落下了帷幕。
上一条:文学院202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动员会成功举办
下一条:讲座信息丨冷卫国教授:中国古典诗词解读方法示例举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