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发布时间: 2023-12-20
2023年12月14日下午3时,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黎杨全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开展了题为“以文为戏:数字时代文学的游戏批评范式”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采取了线上形式,由郑州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带头人梅启波老师主持,文学院部分教师及研究生通过线下及腾讯会议平台聆听学习。
讲座伊始,黎杨全教授指出数字时代的文学让文学批评面临困境,而批评家难以介入媒介场域、缺乏有效的批评方法与评价体系等,都是造成困境的原因。黎杨全教授认为,对数字时代文学批评的探讨,缺乏适宜的批评范式也是关键要素,传统批评范式常有言不及物之感,难以看见数字时代文学的深层变化,所以从游戏角度去理解文学活动并建构文学的游戏批评范式颇有现实意义。
接下来,黎杨全教授对英国学者威廉·斯蒂芬森、美国学者玛丽-劳尔·瑞安与沃尔特·翁、日本学者大塚英志及东浩纪等的理论旁征博引,犀利地指出数字时代的文学呈现游戏转向。读者消费活动基于玩乐心理,表现出游戏化趋势,作家创作走向数据库的重组,遵循游戏的复数故事逻辑,传统“原作—仿作”的关系被“系统—创作”的关系取代,现实中玩游戏的经验也融入了文本中,体现出游戏经验在文学中的再媒介化。由此,黎杨全教授表示,对数字时代的文学来说,读者活动、消费动机、作家创作原理、文本手法、深层审美体验、想象力都与游戏关系密切。
而后,黎杨全教授对如何在数字时代建构文学的游戏批评范式提出了五条建议。其一,在文学观念上,注意到游戏性、游戏功能在数字时代文学活动中的重要性,这是人们参与文学的重要动机与活动特征。其二,在文学接受场景中,由传统“文本—读者”二元关系走向“文本—表演者—读者”的三元结构。其三,由表征论走向模拟论,从模拟论角度去理解数字时代的文学。其四,从游戏性角度去分析与阐释文学。其五,在娱乐时代充分发挥游戏批评的价值导向功能。黎杨全教授强调从游戏批评范式看文学,才能较为准确地把握数字时代作家与读者的文学活动,看清文学文本的深层变化,也能解释随网络兴起的泛审美、半审美现象。
黎杨全教授以其深厚的学养、宏阔的视野与深入浅出的论述给所有听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充分激起了师生们的思想火花。在交流互动环节,梅启波、王天保、辛雅敏、焦红乐、贾思稷等老师相继分享了聆听讲座的感受和心得;黎老师则热情、细致地回答了师生们的提问。最终,讲座在师生们的真挚感谢和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