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成功举办癸卯(首届)中州寿苏雅集

发布时间: 2024-01-11

2023年12月31日(农历十一月十九日)下午2点,癸卯中州寿苏雅集在郑州大学文学院二月河文学艺术研究中心如期举行。

本次雅集由我院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讲师、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霍东晓老师发起,特邀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王建生教授担任雅集祭酒,特邀嘉宾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守护苏东坡云村民发起人、河南郏县苏坟寺村云村长刘楠老师,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三门峡市直作家协会副主席孟爱荣女士,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副研究员、域外汉籍与苏轼研究专家王连旺老师,郑州大学文学院王士祥、高小慧、杜昭、刘玉叶、张相逢、简东等老师出席。到场师生与校外“东坡迷”共三十九人。

雅集伊始,伴随着《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曲调,全体师生有序在《癸卯中州寿苏雅集长卷》上题名留念。而后由王建生老师致开幕辞,焚“二苏旧局”清香三支,带领大家拜东坡画像并酹酒。

14点30分,正式进入寿苏主题报告环节。王连旺《瓣香岁岁雅筵开——长尾雨山的寿苏会》从“祭苏”与“寿苏”的视角,梳理了日本何以寿东坡的历史脉络及其与中国的渊源,进而介绍长尾雨山寿苏会的举办频次、参会人员、展品陈列、诗作主题等。认为日本寿苏会的形成与发展,一方面受到了清朝寿苏会的直接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基于接受东坡文化八个多世纪的历史积淀。

杜昭《苏轼〈壬寅重九以不与府会故独游至此有怀舍弟子由〉刻石小议》从集本上石、原石损坏重刻、赠诗留寺重刻以及题壁诗转摹刻石等方面,探讨了集本的平阙信息损失、异文与石刻诗歌的传刻等问题。

霍东晓《清代寿苏会源头新论——以“谭贞默寿苏会”为中心》考述“谭贞默寿苏会”的举办时间、地点、创作形式与唱和内容,指出“谭贞默寿苏会”比“宋荦寿苏会”早三十六至四十五年,并从谭贞默等人的遗民身份、苏轼与嘉兴的历史渊源、清代寿苏会与宗宋诗风之间的张力、清代寿苏会场次重估等角度阐释其文学史意义。




寿苏诗词唱和是本次雅集最为核心的环节。先后得古体诗词十四首,集句对联四副,集句词、集宋版《注东坡先生诗》字东坡词、《记承天寺夜游》书法作品、现代诗歌各一,共计二十二篇。作者王士祥、孟爱荣、王建生、刘玉叶、张相逢、简东、霍东晓等分别朗诵和介绍自己的作品,特邀王士祥老师一一点评。

下午4点30分左右,邱宇凡同学为大家讲解并演奏古筝曲《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全体与会人员或坐或立,享受了一场音乐盛宴。

交流互动环节,刘玉叶老师手书集句对联,尤其是“人间有味是清欢,此心安处是吾乡”广受师生欢迎,将雅集推向高潮。

刘楠老师从河南郏县“三苏墓”入手,介绍了近年来她推广东坡文化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表达了对东坡墓所在的三苏坟村有待发展的遗憾。

高小慧老师从杨慎与苏轼的关系入手,指出二人不但在古代有着极其重要的文化价值,而且还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仍旧活在现代人们的心中。

来自网易有道(北京)的资深“坡粉”袁正先生表示,他和家人二十年来追随东坡踪迹,走访河南渑池、郏县“三苏坟”、杭州西湖苏堤、徐州黄楼、海南儋州等地,并计划不久的将来能够前往眉山、黄州、惠州等地凭吊。

展品鉴赏环节,王连旺老师讲解了《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四卷(自制本)、和刻本《苏东坡诗抄》(中田祝夫旧藏)等,张相逢老师介绍了《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没後700年:趙孟頫とその時代―復古と伝承》,霍东晓老师展示了影宋景定本《东坡先生和陶诗》,引发了大家的赏读兴趣。

本次雅集还有四位小朋友齐诵《念奴娇·赤壁怀古》。朗诵毕,由十一月十九当天生日的摩羯座小寿星王嘉木切开蛋糕,共祝坡仙生日快乐。

下午5点30分,王建生老师致闭幕辞。首届中州寿苏雅集在活泼、热烈而愉悦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上一条:北京师范大学刘成纪教授应邀为文学院师生做学术讲座
下一条:中国艺术报社理论部主任邱振刚老师应邀为我院师生开展学术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