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郑州大学举办“文学·文献·文心”古典文学前沿研究学术研讨会

发布时间: 2024-10-30

2024年10月26日,郑州大学举办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论坛暨“文学·文献·文心”古典文学前沿研究学术研讨会。郑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韩国河出席论坛开幕式。论坛邀请了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深圳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的十余位专家学者,共同研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韩国河对与会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感谢。他表示,振兴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打造郑州大学人文社科高地的重要一环,学校也高度重视中文学科的建设,在高水平人才引进、国家级科研平台培育、国际化等方面给予支持。他强调,郑州大学植根中原大地,具有独特的文化优势,古典文学学科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并服务于文化强国战略。他希望与会专家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充分探讨新文科建设的原则方向,构思古典文学学科建设的体系路径,共同为郑州大学古典文学研究的发展出谋划策,推动学科建设提质增效。

郑州大学文学院俞绍初先生指出,自1958年建系以来,先后有三代学人积极投身古典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文脉延续,薪火相传。古典文学的学科发展离不开兄弟院校的鼎力支持,他期盼进一步加强校际交流,扩大学科声誉。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徐正英教授认为郑州大学古典文学研究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优秀的师资队伍,接下来需要进一步整合团队资源、凝练学术特色。他还勉励学院应加强与兄弟院系的友好往来,共同助力国家新文科建设。

规划与学科建设部副部长谷胜利表示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被学校列入基础学科振兴计划,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他指出中文学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与A类学科相比仍存在差距,应该通过多层次、多维度的学术活动,推动中文学科全面提升。

文学院党委书记云桓代表学院致欢迎词。她指出郑州大学文学院历史积淀深厚,学术成果丰硕,现已拥有一支高水平人才队伍,建成4个国家级科研平台、8个省级研究基地。未来文学院将进一步探索语言文学研究新的可能路径,开辟更具前瞻性、引领性的新领域、新议题。

论坛分为大会报告和学科座谈两部分,大会报告环节上半场由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带头人王保国教授主持。

山东大学文学院郑杰文教授强调海外文献对古典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海外汉籍数量庞大,亟待全面整理研究,他介绍了包括《福次咸诗草》在内的十种境外独藏集部典籍,指出这些珍本有助于丰富历史认知,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肖瑞峰教授在“重写文明史”视域下探索了中国文学史的编纂思路。他指出重写中国文学史应在域内、域外两个空间进行拓展,纳入少数民族非汉语文学作品和东亚各国的汉文学作品,通过把握作家作品间的内在联系,呈现出“史”的继承性与发展性。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王兆鹏教授指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需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他通过对文学总集中作品篇名目录、作家基本信息、作品内容等数据指标进行提取分析,能够发现新问题,提供新思路,为传统文学问题的解决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深圳大学人文学院郭杰教授指出夏商周文学是中国文学的源头,成熟的农业文明为其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一脉相承的礼制传统奠定了其深厚的社会基础,由此孕育出以家国情怀为核心的夏商周文学精神,成为贯穿中国文学的主基调,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

深圳大学人文学院马自力教授指出多元一体是贯穿中华文明的主线,以港口为中心的海洋文明和以中原为核心的农耕文明、以北方边疆为主的农牧文明同样都是中华文明的古老基因,他强调应从文明类型拓展学术研究视野,推动文学史研究范式转变。

下半场由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王建生教授主持。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易闻晓教授探讨了中国古代诗赋的研究方法。他指出赋的本质是名物和语词的铺陈,赋是主物的文学,名物是辞赋铺陈的主体,对赋中名物进行考察分析有助于认识古代中国的知识体系,把握辞赋与经学、小说等其他文体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过常宝教授结合《春秋事语》《系年》《越公其事》等新出土简帛文献重新审视《左传》的成书问题。他指出简帛事语类文献多预兆性内容,而《左传》更加理性务实,这是史官在记“语”之后对其进一步整理、修饰、改造的结果。

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谭德兴教授关注中国古代区域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他指出明清时期豫黔之间存在频繁的文人流动,并以明代文学家何景明为例,分析其奉使南方期间的诗作风格与情感变化,生动展示了区域流动对文人创作活动和创作心态的深刻影响。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冯胜君教授从文献载体、底本与转录、版本与抄写、删削与修改四个方面考察了早期文献的样态。他指出以甲骨、金石、简帛为载体的早期文献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转录、删改现象,显示出中国早期文本生成和流传的复杂过程。

在下午的学科座谈环节,与会专家就各自所在高校的学科建设经验,为郑州大学古典文学学科的发展、人才培养积极献言献策。

今年以来,郑州大学文学院以实施“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振兴计划”为契机,推出一系列改革、激励举措,推动学院稳步发展,通过开展有组织科研,不断产出高端学术成果。未来学院将继续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各学院建设发展,充分汲取先进高校的经验,筑牢学科建设根基,为建设一流大学贡献力量。

上一条:尉侯凯副教授参加“先秦史与巴蜀文化研究前沿”学术研讨会
下一条:著名学者罗岗和易晖应邀为文学院师生开展学术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