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发布时间: 2024-10-29
2024年10月19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代中文学刊》主编罗岗与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编审易晖一同受邀莅临我院,为师生开展了主题为“一九九零年代的文学、文化与思想”和“如何选题、怎样写作——中国现当代文学对话教学”的两场讲座。讲座由郑州大学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学科带头人李勇教授主持。
对话伊始,罗岗教授先以“九十年代”亲历者的身份提出“两个九十年代”的看法,即存在作为文化记忆的“九十年代”,也存在作为历史的“九十年代”,并对两者进行了细致阐释。罗岗谈到中国“九十年代”与文学密切相关的三个重要事件:全面市场化带来底层文学的兴起、市场化进程衍生出新的“社会”以及媒介变化,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易晖研究员则紧扣“怀旧”一词,对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的社会环境和文学现象作了梳理,并通过将历史语境与文学创作实践结合进而指出社会环境在文学中的隐喻使“失败主义”变成“九十年代”的一个历史装置,是历史终结的对应物。最后,易晖研究员认为不应把今日之发展统一回溯到“九十年代”去考察,只有将其超越,才有可能完整地进入“九十年代”终结的问题。
在对话环节,刘宏志、梅启波和潘磊老师以及在场学生与两位学者进行了充分地交流,易晖和罗岗教授针对相关问题也进行了细致地解答。
下午的讲座围绕“如何选题、怎样写作”的主题展开。易晖研究员结合编审《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的经验指出好文章的评判标准应由选题、框架和语言表述三部分组成。在选题方面,他认为要关注学科前沿发展,了解选题的研究背景、目标及内容。罗岗教授结合主编《现代中文学刊》的经验对现当代学科前沿问题、研究的史料转向以及选题方向进行了系统讲解。
在场的青年教师和学生就论文写作、选题、投稿等问题与两位学者进行了深入地交流和对话。讲座在与会师生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图/文:黄乐为、孙语浓、吴子轩、石美)
上一条:郑州大学举办“文学·文献·文心”古典文学前沿研究学术研讨会
下一条: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举办“学术翻译与出版”学术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