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下午3点,档案与校史馆特邀音乐学院陈艳教授在校史馆中厅为新招募的学生讲解员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培训、一场爱国主义教育讲座。
校史馆中厅显赫位置陈放了一组气势恢宏、美轮美奂的复原曾侯乙编钟,话题也由此引起,校史馆孙红馆长参加此次活动并发表讲话,她说,在此举办这场讲座,可谓现场教学,其目的一是为了提升我校校史馆讲解员的人文素养、陶冶大家的情操,做有深度、有情怀的讲解人;二是对学生进行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爱国主义教育;三是希望大家通过深入了解校史馆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事件、每一件器物、每一栋建筑,讲述郑大人的故事、展示郑大人的风采,记录郑大的发展、见证郑大的辉煌!使我们的同学、校友以及更多的参观者走出校史馆时,对学校有更深切的认知,也更加“知校、荣校、爱校”!
陈艳教授从音乐考古角度切入,从大国涵义、编钟的起源与消失,再到曾侯乙编钟的制作、排列特点,详细介绍了曾侯乙编钟的发掘考证及其历史文化价值,分享古代乐器知识和演奏技巧,形象完整的向大家介绍了编钟的前世今生。跨越2400多年历史,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19金铜制作、漆绘精美,钮钟、甬钟、镈钟整齐悬挂,错金铭文谱写先秦时期五个国家的音律文化,也让我们知道原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音乐文明就已经发展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高度,曾侯乙编钟凝聚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是真正的皇皇巨著,是真正的国之瑰宝。“三礼”是什么?“礼崩乐坏”指的是什么?在讲解过程中,陈教授通过提问的方式与讲解员们互动,现场气氛活跃。讲解结束后,陈教授还现场为讲解员们演奏了《东方红》,复原曾侯乙编钟的原声和玉磬的声音,彰显出金声玉振的先秦礼乐文明。中国古代音乐一直在传承、创新中发展,古人的智慧与创造为我们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这就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
编钟是中国古代雅乐和宫廷音乐文化中的代表乐器,其声音作为协调天地的媒介,在古代仪式音乐中具有不可或缺性。复原曾侯乙编钟由我校音乐考古研究院特聘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王子初教授和陈艳教授历时三年设计制作而成,它也是我校音乐考古研究方面的一项重大科研成果。曾侯乙编钟是先秦音乐科技的光辉创造,中华乐律理论的巅峰之作,人类青铜时代最伟大的作品,被学界誉为“世界古代第八大奇迹”。这组复原编钟根据目前考古发现的研究,全面恢复了编钟在下葬前的原貌,将曾侯乙生前在宫廷中使用时的编列状态展示给观众,同时在工艺上再现了古人求之不得的精密音律,展示了编钟冶铸的完美工艺,是当今全世界保存最为完整、音律最全的一组编钟,堪称一部无与伦比的“有声读物”,40年的曾侯乙编钟研究,早已使之成为一个符号、一种象征,一座已经被历史铭刻的文化丰碑。
陈教授这场声情并茂、深入浅出、“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的讲座,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提升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与骄傲。正象习总书记所说,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近代以前中国一直是世界强国之一。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