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陆亭等:抢占高等教育网络阵地
发表时间:2021-06-04    点击:

美国单边主义和新冠疫情等因素正在改变高等教育的发展环境。面向未来,政策的重点是面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做好化危为机工作,把握好高等教育新旧范式转换的新机遇,主动推进大学的开放交流,谋划数字化变革,通过网络平台因势提升自身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一、建设高等教育三大数字平台

首先,建设国家高等教育数字资源平台。将我国高校的优质课程资源整合到统一、开放的数字平台上,并为学生提供免费学习账号,使学生能够跟随我国最优秀的教师学习,从而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其次,建设中国高等教育国际数字传播平台。依托高水平大学,整合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经过一定的认证程序,以网络渠道向世界传播,努力赢得国际高等教育网络空间阵地。其三,建设国家高等教育数字管理平台。与全国高校和地方政府教育管理机构数据相通,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对数据进行梳理和分析,实现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的数字化、智能化。

二、着力丰富以汉语为载体的顶尖科技文献

建议实施“千本万篇”科技文献翻译计划。在世界范围内,选取每年度具有代表性、处于前沿水平的科技著作1000本、科技论文 10000篇,翻译成汉语;在中国范围内,也选取每年度具有代表性、处于前沿水平的科技著作1000本、科技论文 10000 篇,翻译成英汉对照本,并上传到专用网站数字平台。

三、提升在线课程英文化的数量与质量

建议教育部组织全国高水平高校实施在线课程英文化提升工程,有效扩大我国高等教育课程的传播范围和受众,扩大我国高等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一是扩大国内外慕课平台上我国高校英文教授课程的数量,特别鼓励我国高水平大学在世界三大慕课平台Coursera、Udacity和edX上投放优质英文课程;二是在当前各大在线教育平台上对我国高校的直播课程进行英文化;三是将我国已经上传的在线高等教育课程大批量翻译成英文,并在国内外各大在线教育平台上展示。

四、高教“新基建”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延伸

针对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建议教育主管部门与国家出口金融机构、大型网络服务商、通信供应商等通力合作,实施“一带一路”高教“新基建”工程,以多种成本负担方式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快速提高高教系统信息基础设施水平,使得这些国家的大学生能够更便捷地学习我国的数字化课程,让我国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和教育标准一起走出去。

(马陆亭,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伟,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鞠光宇,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刘承波,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原文刊登于《复旦教育论坛》2020年第18卷第6期,本文为摘编版)

关闭

版权所有:郑州大学规划与学科建设部    地址:郑州市高新区科学大道100号

Copyright © 郑州大学规划与学科建设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