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格局变化下的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的模式创新
发表时间:2021-07-06    点击:

面对现代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双层压力,世界各国都开始重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突出表现在高校加强理论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德国“工匠摇篮”

德国应用型大学不要求学生掌握全方位的知识,这一点和传统的工业大学不同。高校的学科、专业规划充分考虑地区及其产业需求。同时,在专业培养计划普遍采用了“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形式,即在制订专业培养计划时将与同一主题相关联的若干门课程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一个课程模块可以由讲授、讨论、练习、实验等不同教学形式的课程组成,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德国应用型大学,学生毕业之前需要去企业进行一段时间的实践活动,并且计入学分,最后作为毕业的一项必修任务。学生可以选择在企业中去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可以就自己实习的企业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或者项目来进行研究,从而为企业提供解决方案,能够更好地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增强未来工作的胜任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广泛采用谈话教学、四阶段教学、六阶段教学、模拟仿真、项目化教学、思维导图教学等模式,促进学生学修的有机结合。

二、法国工程训练和工程师培养

法国高校重视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养成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政府、高校、企业、学生和第三方中介协同探索,构建重视工程训练和工程师培养的大系统。

随着欧洲一体化及“博洛尼亚进程”(29个欧洲国家于1999年在意大利博洛尼亚提出的欧洲高等教育改革计划)的深入,近些年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是一体化后强调流动性,前三学年的工程训练减弱,到四、五学年(即研究生阶段)增强工程训练。培养一个合格的工程师,大概要花七年左右的时间,分为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大学三年理论学习,第二个阶段安排一年工程训练,第三个阶段是至少要有两年的实际工程经历,最后有一年根据需要,将其加入前述的任何一个阶段。有了这七年的理论学习、实践训练和工程经验,才能申请工程师职称。

三、美国通识教育

美国本科教育中最典型的教育模式是通识教育。通识教育也称一般教育,广义上是整个教育的一部分,主要关注学生作为一个认真负责的人和公民身份的人的生活需要,属于一种大学办学思想或办学观念。狭义上,在高等教育阶段,通识教育是指大学生均应接受的有关共同内容的教育,通常分属若干学科领域,提供内容宽泛的教育,与专门教育存在一定差别,是不直接为大学生将来的职业需求做准备的那部分教育。

美国无论是综合性大学还是理科类专业院校,通识教育都对其教学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地,通识教育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理工类学科的补缺。对每一所研究型大学而言,通识教育不仅渗透到了校园文化、大学精神等办学特色中去,更体现在教育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的指向性等方面。

四、澳大利亚高校创业教育

澳大利亚创业型大学是世界创业型大学建设案例中比较成功的典范,不但教育体系成熟,而且在行政管理、校园文化、科研转化等方面都颇具特色。

澳大利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完善、特色鲜明,大多采用分层次、灵活的模块化课程。一方面,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可以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另一方面,设计极具灵活性的模块化的创业教育课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能力不同和教学要求安排课程模块,以达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澳大利亚高校创业教育普遍采用较为成熟的启发式案例开展教学,在激发学生创业激情的同时,使学生对新创小企业的流程以及企业的运营有更加深刻的体会与理解。

在澳大利亚,普通大学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专兼职比例约为4:6。其中,绝大多数教师是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企业家。他们把发掘学生的创业潜能放在重要位置,重视对创业潜能挖掘课程的开发。教师通过对学生个人素质的评估、探索与开发,使学生在较为客观和全面了解自身潜质的前提下,根据市场需求在创业活动中正确确立自己的位置,逐步完善自我创业能力。

五、日本教养教育

日本高等教育遵从教养教育理念,旨在通过高校的本科教育将学生培养成既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与缜密的逻辑思考能力,又具有优秀的个人修养的人。这种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修养,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优秀的个人品质。

日本大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宽广精神”,既强调学生对人类知识的总体性把握,又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一般性”认知,注重基础性、综合性、集成性科目的学习,注重探究性学习方式。一般性科目在课程体系中占比较高,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普遍性知识,为学生科学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注重打破学科之间的传统界限,开发、设置大量跨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方面内容,建设富有弹性、开放性、高集成性的课程体系。在日本大学教养教育的微观教学层面,课程教学的探究性是教养教育实施的一个重要特征,力图通过课程教学的探究性来培养学生的学术思维能力。

(摘自《新时代高校理论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若干问题观察报告》,内容有删减)

关闭

版权所有:郑州大学规划与学科建设部    地址:郑州市高新区科学大道100号

Copyright © 郑州大学规划与学科建设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