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积极培育大平台、大团队、大成果,大力提升科技原始创新能力
发表时间:2021-09-29    点击:

近年来,山西大学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工作“四个面向”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山西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在建大平台、组大团队、出大成果上下功夫,不断提升科技原创能力,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

一、聚焦国家及区域战略需求,组建科研大平台

山西大学提出实施“13231”科研平台建设计划,创新科研体制机制,做大做强国家重点实验室、部属重点实验室等现有科研平台,组建跨学科、以问题为导向的新型研发机构及平台,主动破除与政府、企业间的壁垒,通过外延式服务提升科技核心竞争力,重点打造了一批高水平科研平台:

——北京大学山西碳基薄膜电子研究院。由山西大学代表山西省政府与北京大学共同建设,围绕碳基集成电路关键核心技术进行研发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在山西打造全国重要的碳基半导体材料和面向未来的集成电路产业化基地。

——“基于量子光源的引力波探测大型科学装置”。该项目是山西省“十四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将填补我国在地基引力波探测装置上的空白。目前,确定在山西大学东山校区建设原型机,正在进行相关废弃矿井的测试和选址工作,筹建“地基引力波探测国际研究中心”。

——山西省黄河实验室。面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聚焦山西省“两山七河一流域”,为促进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同时,着眼解决合成生物领域的重大基础理论问题和应用技术瓶颈性问题,建设合成生物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合成生物学院;面向山西省重点发展的现代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建设生物医药与健康山西省实验室;瞄准创建全国一流超级计算中心,建设山西省先进计算中心;着眼解决制约核心产业发展涉及的相关基础科学问题,冲击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建设山西应用数学中心,均取得了积极成效。

二、整合校内外科研力量,建设科研大团队

山西大学提出“散兵游勇尽快归队”、“小团队要有大作为”、“大团队就是关键少数”等思路,下大力气解决科研团队“小、散、弱”问题,把科研团队有效组织起来,利用综合性大学的特点,充分整合各学科人力资源,发挥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和马太效应,以团队优势力量参与国内一流科研竞争。

在团队建设上:通过跨学科交叉和国内外合作,提升团队核心竞争力,支持承担过重点类项目的成熟团队,积极申报国家级科研团队。近年来,量子光学团队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团队,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研究、光与原子分子相互作用的量子效应等两个团队成为教育部创新团队。4个团队成为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8个团队成为山西省高校优秀创新团队,8个团队成为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教师进入科研团队比例达到近80%。

在人才建设上:坚持以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科研团队建设,引进与培养并举,留才与用才并重,全力打造高质量人才队伍。2018年以来,累计培育和引进杰青、长江学者等拔尖人才19人次,其中杰青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青年长江学者4人、优青4人、青年千人1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面向“十四五”,山西大学将实施高层次人才激励项目、青年学者培育项目、低投入引智项目,培育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100人,重点学术带头人100人,力争通过五到十年的努力,推动山西大学科技人才竞争力达到国内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平均水平。

三、提升科技原创能力,产出科技大成果

坚决破除科研指标中的“数量崇拜”,突出科学精神、创新质量和服务贡献,探索适应学校实际的科研产出评价体系,强化具有鲜明创新性的“大成果”的价值导向,“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论英雄”。

在重大科研项目上:近年来,山西大学累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6项,占山西省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六成以上,在14所部省合建高校中排名第二。同时,还在深紫外光源、高质量全固态激光器、量子保密通讯、劣质煤燃烧利用和煤尘抑制剂及煤矿井下瓦斯封堵剂技术、合成1,4—丁二醇催化剂技术、超长支链星型聚羧酸减水剂技术、环保可降解色料技术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在重大科研获奖上:2020年,张靖教授主持的科研项目《基于超冷费米气体的量子调控》入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程芳琴教授主持的科研项目《煤矸石煤泥清洁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入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物理学科贾锁堂教授团队的科研成果“基于里德堡原子的微波电场精密测量”入选“2020中国光学领域十大社会影响力事件”、“2020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张靖教授荣获2020年“科学探索奖”,是山西高校首次获得这一奖项,也是此次唯一一位来自中西部地方综合性大学的获奖者。

高质量科技创新推动山西大学实现了快速发展。2018年以来,材料科学、环境/生态学科、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四个学科进入ESI前1%,ESI前1%学科达到6个,位列山西高校首位。在软科2020年最好学科排名中,山西大学有20个学科上榜(前50%)。面向未来,山西大学将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山西省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建设“大平台”、组建“大团队”、承担“大项目”,产出“大成果”,大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


关闭

版权所有:郑州大学规划与学科建设部    地址:郑州市高新区科学大道100号

Copyright © 郑州大学规划与学科建设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