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院邀请东北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曹海军教授为师生作学术报告


10月21日上午,东北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曹海军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作《数字化公共服务的价值共创:类型、机理与路径》专题学术报告,东北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文法学院副教授曹志立,东北大学文法学院青年教师于跃共同参与报告。学院执行院长、党委副书记孙远太,副院长丁辉侠、马润凡出席会议,副院长刘兆鑫主持报告会,学院硕博研究生聆听本次报告会。

BAF69

报告会现场

曹教授聚焦数字化时代背景,首先阐述了其选择“数字化公共服务的价值共创”作为研究议题的缘由。他指出,数字化浪潮及数字公共治理的产生,为思考公共管理学传统二级学科——行政管理“如何提供优质的数字化公共服务”问题提供了启发。随后,曹教授系统梳理了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等理论范式,以及后新公共管理时代涌现的公共价值理论、公共服务理论、新公共治理等理论流派,进而引申出数字化公共服务价值创造的理论支撑:数字政府、服务管理以及传统公共行政。他还将公共服务价值生态系统与产品主导逻辑下的公民参与、公共服务主导逻辑下的内外部用户参与等加以比较,以突出公共服务价值生态系统所体现的公民共同参与下的价值共创。

针对数字化公共服务价值共创的类型,曹教授结合北京市“接诉即办”、浙江省“一网通办”等实践案例,详细阐述了共同规划、共同设计、共同生产、共同递送、共同评估等多元类型,并绘制出囊括个人价值与公共价值及二者间连带的数字化公共服务价值图谱。在探讨数字化公共服务价值共创的实践路径与共创机理时,曹教授以“12345”政务热线为典型案例,深入剖析了政府与市民进行数字化公共服务价值共创的全过程;在此基础上,他揭示了技术赋能与赋权等内在机理。接着,曹教授简要介绍了沈阳政务热线的发展历程,并指出沈阳数字化政府的实践不仅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也为破解城市治理难题提供了指引。最后,曹教授提出了构建一个涵盖公民、政府、组织等主体,以及社会、物理和技术环境的数字化公共服务生态系统的愿景,以及对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期待。

ADE37

曹海军教授为学院师生作学术报告

互动环节,与会师生围绕数字下乡、数字难民、各主体在数字化转型中的作用及其协调、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平行治理、数字化背景下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算法风险与国家安全治理等相关问题展开交流探讨。其中,曹立志教授指出,要“让所有人都拥抱AI技术”,数字公共服务理应广泛覆盖至广大农村地区,但当前城乡在数字化建设中确实存在差距,如何推动数字城乡融合发展、应对技术封建主义也是值得公共管理学科继续探索的议题。于跃教师指出,数字化时代的安全问题并非有完备的安全应对系统;技术的运用应从技术本身的特性出发,动机、策略、机制和保障四个要素对于技术风险的防御具有重要作用,但既往研究常忽视动机和策略在安全体系中的地位,这为今后探讨数字化浪潮下的安全问题提供了视角。

65536

曹立志教授、于跃教师回答学生提问

EC12C

互动环节学生发言

报告尾声,刘兆鑫教授作简要总结,并代表学院师生对曹教授的精彩报告表示衷心感谢。他讲道,曹教授的报告逻辑严密且极具前瞻性,不仅让我们了解到从公共物品到公共服务再到数字化时代创造有价值的公共服务这一演进过程,也进一步推动我们突破既有认知框架,不断解放思想,深刻把握数字化时代公共治理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更好地发挥专业所学以回答时代关切。

BA419

刘兆鑫教授作总结发言

主讲人简介:

曹海军,东北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石河子大学边疆发展与安全治理研究院院长(援疆),教授,博士生导师,民政部基地东北大学城乡社区建设研究院副院长。研究方向:城市基层治理,数字公共治理。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通讯评议专家、中国政治学会理事。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差序格局下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纵向协同机制创新研究》、《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三社联动”机制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区块链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与质量安全体系研究》子课题、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研究》等国家级课题多项。在《政治学研究》、《中国行政管理》等学术刊物发表CSSCI、SSICI、EI索引论文80余篇,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服务是最好的社区治理》等4篇。其中多篇研究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政治学》、《管理科学》、《中国共产党》等全文转摘。出版专著3部、编著2部、译著20余部、发表译文10余篇。


我院邀请东北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曹海军教授为师生作学术报告


10月21日上午,东北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曹海军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作《数字化公共服务的价值共创:类型、机理与路径》专题学术报告,东北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文法学院副教授曹志立,东北大学文法学院青年教师于跃共同参与报告。学院执行院长、党委副书记孙远太,副院长丁辉侠、马润凡出席会议,副院长刘兆鑫主持报告会,学院硕博研究生聆听本次报告会。

BAF69

报告会现场

曹教授聚焦数字化时代背景,首先阐述了其选择“数字化公共服务的价值共创”作为研究议题的缘由。他指出,数字化浪潮及数字公共治理的产生,为思考公共管理学传统二级学科——行政管理“如何提供优质的数字化公共服务”问题提供了启发。随后,曹教授系统梳理了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等理论范式,以及后新公共管理时代涌现的公共价值理论、公共服务理论、新公共治理等理论流派,进而引申出数字化公共服务价值创造的理论支撑:数字政府、服务管理以及传统公共行政。他还将公共服务价值生态系统与产品主导逻辑下的公民参与、公共服务主导逻辑下的内外部用户参与等加以比较,以突出公共服务价值生态系统所体现的公民共同参与下的价值共创。

针对数字化公共服务价值共创的类型,曹教授结合北京市“接诉即办”、浙江省“一网通办”等实践案例,详细阐述了共同规划、共同设计、共同生产、共同递送、共同评估等多元类型,并绘制出囊括个人价值与公共价值及二者间连带的数字化公共服务价值图谱。在探讨数字化公共服务价值共创的实践路径与共创机理时,曹教授以“12345”政务热线为典型案例,深入剖析了政府与市民进行数字化公共服务价值共创的全过程;在此基础上,他揭示了技术赋能与赋权等内在机理。接着,曹教授简要介绍了沈阳政务热线的发展历程,并指出沈阳数字化政府的实践不仅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也为破解城市治理难题提供了指引。最后,曹教授提出了构建一个涵盖公民、政府、组织等主体,以及社会、物理和技术环境的数字化公共服务生态系统的愿景,以及对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期待。

ADE37

曹海军教授为学院师生作学术报告

互动环节,与会师生围绕数字下乡、数字难民、各主体在数字化转型中的作用及其协调、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平行治理、数字化背景下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算法风险与国家安全治理等相关问题展开交流探讨。其中,曹立志教授指出,要“让所有人都拥抱AI技术”,数字公共服务理应广泛覆盖至广大农村地区,但当前城乡在数字化建设中确实存在差距,如何推动数字城乡融合发展、应对技术封建主义也是值得公共管理学科继续探索的议题。于跃教师指出,数字化时代的安全问题并非有完备的安全应对系统;技术的运用应从技术本身的特性出发,动机、策略、机制和保障四个要素对于技术风险的防御具有重要作用,但既往研究常忽视动机和策略在安全体系中的地位,这为今后探讨数字化浪潮下的安全问题提供了视角。

65536

曹立志教授、于跃教师回答学生提问

EC12C

互动环节学生发言

报告尾声,刘兆鑫教授作简要总结,并代表学院师生对曹教授的精彩报告表示衷心感谢。他讲道,曹教授的报告逻辑严密且极具前瞻性,不仅让我们了解到从公共物品到公共服务再到数字化时代创造有价值的公共服务这一演进过程,也进一步推动我们突破既有认知框架,不断解放思想,深刻把握数字化时代公共治理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更好地发挥专业所学以回答时代关切。

BA419

刘兆鑫教授作总结发言

主讲人简介:

曹海军,东北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石河子大学边疆发展与安全治理研究院院长(援疆),教授,博士生导师,民政部基地东北大学城乡社区建设研究院副院长。研究方向:城市基层治理,数字公共治理。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通讯评议专家、中国政治学会理事。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差序格局下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纵向协同机制创新研究》、《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三社联动”机制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区块链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与质量安全体系研究》子课题、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研究》等国家级课题多项。在《政治学研究》、《中国行政管理》等学术刊物发表CSSCI、SSICI、EI索引论文80余篇,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服务是最好的社区治理》等4篇。其中多篇研究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政治学》、《管理科学》、《中国共产党》等全文转摘。出版专著3部、编著2部、译著20余部、发表译文1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