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学科科研 人才培养 党团工学 招生就业 交流合作 校友俱乐部

政府偏好、居民偏好与农村公共品供给” 学术沙龙成功举办

    2015年10月15日上午,我院学术沙龙第10 期在院办四楼会议室举办。本期主题为“政府偏好、居民偏好与农村公共品供给”,主讲人为我院副教授丁辉侠博士,主持人何水副教授,莅临本期学术沙龙的刘兆鑫副教授、孙发锋副教授、马润凡副教 授、马闯副教授对本期学术沙龙做出点评。  
    丁辉侠博士从问题提出、理论解释与约束条件和现实思考三个方面交流了研究内容。首先从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现实出发,提出农村公共品供给为什么总是不足,以及如何才能满足农村居民的公共品需求问题。然后,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 解释了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原因。一是财政资源是稀缺的,总是面临着分配选择问题;二是信息总是不对称的,农村居民需求什么样的公共品需求多少,即需求偏好,也并总是能及时传递到决策者那里;三是即使需求能够传递到决策者,但 决策者偏好(政府偏好)又会直接影响决策结果,需求也不一定能够满足。因此,以政府偏好为引导的公共品供给面临一个现实问题,即政府供给偏好与农村居民需求偏好是否一致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将面临两个重要的约束条件:一 是地方政府偏好的约束。地方政府偏好是受居民偏好影响还是上级政府还是农村居民公共品需求影响,将会产生相关迥异的政府决策;二是是农村居民偏好的表达、传递与影响的约束。农村居民的公共品需求表达渠道是否畅通,能否影响政府 的决策行为,关系着农村公共品需求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再次,从农村公共品需求变化的现实出发,试图论证中国农村公共品需求偏好与供给偏好应该趋于一致的问题。最后,提出只有建立需求导向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机制,才能解决政府偏好 与农村居民偏好的之间矛盾。并从完善农村居民公共品需求表达与参与机制、增强政府有效回应、鼓励农村公共品多元供给模式、完善省级以下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和加强农村公共品供给监督与考核机制方面提出了相关思考。     
    何水副教授在总结发言中充分肯定了丁辉侠博士的选题意义,并对与会专家学者的宝贵意见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希望以后更进一步发挥学术沙龙的互动作用,促进相互间的学术交流和碰撞。

政府偏好、居民偏好与农村公共品供给” 学术沙龙成功举办

    2015年10月15日上午,我院学术沙龙第10 期在院办四楼会议室举办。本期主题为“政府偏好、居民偏好与农村公共品供给”,主讲人为我院副教授丁辉侠博士,主持人何水副教授,莅临本期学术沙龙的刘兆鑫副教授、孙发锋副教授、马润凡副教 授、马闯副教授对本期学术沙龙做出点评。  
    丁辉侠博士从问题提出、理论解释与约束条件和现实思考三个方面交流了研究内容。首先从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现实出发,提出农村公共品供给为什么总是不足,以及如何才能满足农村居民的公共品需求问题。然后,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 解释了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原因。一是财政资源是稀缺的,总是面临着分配选择问题;二是信息总是不对称的,农村居民需求什么样的公共品需求多少,即需求偏好,也并总是能及时传递到决策者那里;三是即使需求能够传递到决策者,但 决策者偏好(政府偏好)又会直接影响决策结果,需求也不一定能够满足。因此,以政府偏好为引导的公共品供给面临一个现实问题,即政府供给偏好与农村居民需求偏好是否一致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将面临两个重要的约束条件:一 是地方政府偏好的约束。地方政府偏好是受居民偏好影响还是上级政府还是农村居民公共品需求影响,将会产生相关迥异的政府决策;二是是农村居民偏好的表达、传递与影响的约束。农村居民的公共品需求表达渠道是否畅通,能否影响政府 的决策行为,关系着农村公共品需求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再次,从农村公共品需求变化的现实出发,试图论证中国农村公共品需求偏好与供给偏好应该趋于一致的问题。最后,提出只有建立需求导向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机制,才能解决政府偏好 与农村居民偏好的之间矛盾。并从完善农村居民公共品需求表达与参与机制、增强政府有效回应、鼓励农村公共品多元供给模式、完善省级以下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和加强农村公共品供给监督与考核机制方面提出了相关思考。     
    何水副教授在总结发言中充分肯定了丁辉侠博士的选题意义,并对与会专家学者的宝贵意见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希望以后更进一步发挥学术沙龙的互动作用,促进相互间的学术交流和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