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上午,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胡令远教授在我院第一学术报告厅为师生做“钓鱼岛问题与中日关系未来”的专题报告。报告会由高卫星副院长主持。报告会上,高卫星副院长代表学院对胡令远教授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参加报告会的师生翔实介绍了胡教授从事中日关系教学与研究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
胡令远教授围绕中日钓鱼岛争端这一主题,从钓鱼岛问题的由来、“购岛闹剧”背后的战略考量、目前中日关系的“胶着”状态、中日关系未来趋势四个方面对中日关系进行了全面而透彻的分析。胡教授首先以历史的发展为脉络,运用详实的文献资料,考究了中日双方历史上在钓鱼岛对峙中一来一往展开的博弈较量。接着,胡教授从地缘战略角度,对日本单方面导演“购岛闹剧”背后的战略考量进行了分析和讲解。胡教授认为,现实主义思维模式下,日本更多地是把钓鱼岛问题作为制衡中国的“最佳抓手”,并已着手运用和布局其大国战略、周边战略、全球策应战略以达至目的,对此我方需谨防日本的“钓鱼岛陷阱”。其次,胡教授从政治、经济、军事、民间四个维度,对目前中日关系的“胶着”状态加以分析,认为中日关系虽“斗而不破”,但“前景堪忧”。最后,胡教授对中日关系的未来趋势做出了几点思考。第一,需要重新审视日本,日本已经成为中国崛起的“战略风险”国家,海洋问题也成为高风险区。第二,中日关系中的美国因素不可小觑。第三,相互依存的世界趋势下,中日发展有所依存,中日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第四,练好“内功”是关键,着力实现中国从经济大国到军事科技强国的跃升,并最终要打造文化强国。报告会全程,胡教授以诙谐幽默、浅显易懂的方式解读了中日关系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现场气氛活跃,为我院师生送上了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通过此次报告会,我院师生不仅领略到了胡教授严谨治学的学术风范,对中日关系亦有了更加客观而全面的了解。
公共事业管理与政治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余丽教授做会议总结。我院任俊英教授、石杰琳教授、张书祥副教授、马润凡副教授等部分教师及国际政治学、政治学理论、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外政治制度等专业硕士研究生及公共事业管理与政治学系等专业本科生共同聆听了此次学术报告。报告会在阵阵热烈掌声中圆满落幕。胡令远教授在我院讲学期间,党委书记刘学民、副院长秦国民、工会主席谢海军主持及参加了相关活动。
胡令远教授简介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 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上海高校智库“亚太区域合作与治理研究中心” 副主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首席教授等。
1991年获复旦大学—日本爱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学位,就职于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
主要研究方向: 1、当代中日关系 ; 2、文化·文明与国际政治
主要研究成果: 1、专著《东亚文明的共振与环流》等3部
2、主编 《战后日本的主要社会思潮与中日关系》、
《国际化---岛国日本的历史抉择》等6部
3、发表中、日、英文学术论文60余篇
1996年 任日本长野大学客员教授
1997年 任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外国人研究员
2006年 任日本创价大学法学部客员教授
2011年 任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客座教授
1994年 任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1998年 兼任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日本政治研究中心研究员
2009年 兼任山东大学亚太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2010年 任香港大学客座教授
主要学术兼职:中国日本史学会副会长
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中华日本学研究学会(香港)副会长
上海市日本研究交流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