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学科科研 人才培养 党团工学 招生就业 交流合作 校友俱乐部

河南日报刊登我院教师韩恒博士的发言摘要

 

河南日报刊登我院教师韩恒博士的发言摘要

20101218日下午,我院副教授韩恒博士应邀参加省委宣传部组织的群众文化座谈会,并做专题发言。座谈会由宣传部副部长李庚香主持,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副省长孔玉芳在座谈会上做了重要发言。

20101222日,河南日报专版介绍了省内群众文化活动的优秀经验,并刊登了我院教师韩恒博士的发言摘要。

 

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韩 恒

中共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以农村基层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我作为文化部课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的参与者之一,结合调研实际,对农村基层群众文化有几点思考。

第一,要把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放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新农村建设的提出,意味着农村建设和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两大并行的战略目标。中国现代化不会走西方某些国家有农业、无农村的发展模式。农村的群众文化建设要放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考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长期发展目标。

第二,在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政府应该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农村经济获得了很大发展,农民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情况下,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高。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表明,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当低一级的需求获得满足之后,高一级的需求就会成为优势需求。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将会成为优势需求。谁来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政府部门或政府主导的社会组织应当主动满足这种需求,积极培育各种各样的文化团体,既满足基层民众的文化需求,又维护农村的基层稳定,巩固农村文化阵地。

第三,应当更加注重开展群体性的文化活动。文化活动的参与主体,分为个体性文化活动和群体性文化活动。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群体性的文化活动更容易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良性交往,形成群体内的价值认同,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从而孕育地方的社会资本。群体性文化活动又分为消费型文化活动和参与型文化活动。在消费型文化活动中,民众是作为观众欣赏消费各种文化演出;在参与型文化活动中,民众是作为参与者直接参与文体活动。目前,随着欢乐中原群众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城镇文化活动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文化品牌,受到了普遍欢迎。但是农村的参与型文化活动相对比较薄弱。如何更多地组织参与型群众文化活动,是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四,开展文化活动应该因人而异。调查表明,农村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呈现多元化的特征。既有个体性的文化活动,也有群体性的文化活动。在个体性的文化活动中,有的喜欢看书读报,有的喜欢蹦蹦跳跳(锻炼身体),有的喜欢娱乐搞笑(娱乐性电视节目),有的喜欢网上逍遥(网上游戏),等等。当然,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的人,文化活动存在多元性的特征。基层文化活动的多元性,一方面体现了社会的自由与宽容,另一方面也为文化供给带来了挑战。

第五,要把农村文化建设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之中。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功能之一就是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增加民众的愉悦快乐,消除民众的忧愁疲劳,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但是文化活动绝不仅仅是娱乐化的东西,还应该含有深刻价值内涵,体现高尚的情操与观念。应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式和载体,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宣传社会主义的优良传统和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兴起了一场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热潮:高校开展国学研究、电视播出传统文化讲座、儿童进行经典诵读,传统文化书籍大量出版以及祭孔、传统节日放假等,都是其直接体现。应当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基层农村的群众文化建设之中,借助政府主导的供给体系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之中。

河南日报刊登我院教师韩恒博士的发言摘要

 

河南日报刊登我院教师韩恒博士的发言摘要

20101218日下午,我院副教授韩恒博士应邀参加省委宣传部组织的群众文化座谈会,并做专题发言。座谈会由宣传部副部长李庚香主持,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副省长孔玉芳在座谈会上做了重要发言。

20101222日,河南日报专版介绍了省内群众文化活动的优秀经验,并刊登了我院教师韩恒博士的发言摘要。

 

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韩 恒

中共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以农村基层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我作为文化部课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的参与者之一,结合调研实际,对农村基层群众文化有几点思考。

第一,要把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放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新农村建设的提出,意味着农村建设和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两大并行的战略目标。中国现代化不会走西方某些国家有农业、无农村的发展模式。农村的群众文化建设要放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考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长期发展目标。

第二,在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政府应该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农村经济获得了很大发展,农民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情况下,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高。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表明,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当低一级的需求获得满足之后,高一级的需求就会成为优势需求。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将会成为优势需求。谁来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政府部门或政府主导的社会组织应当主动满足这种需求,积极培育各种各样的文化团体,既满足基层民众的文化需求,又维护农村的基层稳定,巩固农村文化阵地。

第三,应当更加注重开展群体性的文化活动。文化活动的参与主体,分为个体性文化活动和群体性文化活动。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群体性的文化活动更容易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良性交往,形成群体内的价值认同,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从而孕育地方的社会资本。群体性文化活动又分为消费型文化活动和参与型文化活动。在消费型文化活动中,民众是作为观众欣赏消费各种文化演出;在参与型文化活动中,民众是作为参与者直接参与文体活动。目前,随着欢乐中原群众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城镇文化活动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文化品牌,受到了普遍欢迎。但是农村的参与型文化活动相对比较薄弱。如何更多地组织参与型群众文化活动,是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四,开展文化活动应该因人而异。调查表明,农村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呈现多元化的特征。既有个体性的文化活动,也有群体性的文化活动。在个体性的文化活动中,有的喜欢看书读报,有的喜欢蹦蹦跳跳(锻炼身体),有的喜欢娱乐搞笑(娱乐性电视节目),有的喜欢网上逍遥(网上游戏),等等。当然,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的人,文化活动存在多元性的特征。基层文化活动的多元性,一方面体现了社会的自由与宽容,另一方面也为文化供给带来了挑战。

第五,要把农村文化建设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之中。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功能之一就是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增加民众的愉悦快乐,消除民众的忧愁疲劳,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但是文化活动绝不仅仅是娱乐化的东西,还应该含有深刻价值内涵,体现高尚的情操与观念。应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式和载体,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宣传社会主义的优良传统和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兴起了一场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热潮:高校开展国学研究、电视播出传统文化讲座、儿童进行经典诵读,传统文化书籍大量出版以及祭孔、传统节日放假等,都是其直接体现。应当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基层农村的群众文化建设之中,借助政府主导的供给体系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