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学科科研 人才培养 党团工学 招生就业 交流合作 校友俱乐部

胡杨博士接受《检查日报.廉政周刊》专访

 

“政府全裸第一例”,个案能否破“公开难”坚冰?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正义网    点击数: 68    更新时间:2010-3-23


“政府全裸第一例”,个案能否破“公开难”坚冰? 

河南省廉政评价研究中心副主任胡杨认为只有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制度,才能为人民监督政府创造条件 

新闻背景 据3月18日《四川日报》报道,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白庙乡,近段时间从名不见经传到一夜之间万人瞩目,源于白庙乡政府网上晒公务支出。随着关注此事的媒体数量的增加,舆论的声音也开始褒贬分化。3月17日,记者来到白庙乡采访,听到了不同的声音,群众看法有冷有热。但不管怎样,白庙乡政府表示将把这种做法继续坚持下去,而巴中市和巴州区主要领导也表示坚决支持。 

近日,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白庙乡政府在网上公示公务开支明细表,详细地记录了每分钱公务花费,而且就连“花1.5元购买信纸”、招待上级官员烟酒都悉数公布。如此透明,被网友称为“政府全裸第一例”。在“三公”(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公费出国)浪费几成公开秘密的现实语境下,“全裸”乡政府闪亮登场,自然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媒体和网友在叫好的同时,也提出了许多质疑。3月22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河南省廉政评价研究中心副主任、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胡杨。

记者:你怎么评价白庙乡政府“晒”公务支出的行为?

胡杨:2007年4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标志着我国在政务信息公开的制度化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然而,《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有关政务信息公开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许多被认为是敏感的、处于模糊地带的、应该公开的政务信息,依然没有能够做到公开,各地也因此出现了多种版本的“政务信息公开争端案”。在这种背景下,白庙乡政府的做法无疑具有重要的示范价值和启发意义。

当然,一个乡政府的“全裸”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只具有“个案”的意义。在公务支出公开制度尚不健全、监督机制得不到有效保障的条件下,不要期望一次“勇敢”的尝试,就能够彻底推动公务支出公开。这个事件直接的效应是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使公务支出公开难问题再次成为社会热议的改革议题。

记者: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财政收支公开问题成为与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你认为当前公务支出公开难的症结在哪里?

胡杨:公务支出公开透明,理论上完全正确,在实践上却举步维艰,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有两个根本性原因不能忽视:第一,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冲突。公务支出包括公务消费是政府运转的基本物质基础。在公务支出过程中,一些不合理的公务支出或公务消费,有可能是为了实现地方公共利益。然而,在实现公共利益时,政府及其官员的私人利益也可能得到实现,前者是公众可以容忍的,是不便公开的,后者是社会所痛恨的,但又是政府不愿公开的,从而导致公务支出公开的内在动因缺乏。第二,制度和技术的难题。在存在利益冲突的条件下,一些地方的公务支出公开改革往往只能采取一种渐进的折中方案,难以建立起广泛参与的有效监督机制,对政府公务支出和公务消费进行有效的监督。特别是在政府缺乏公务支出公开的内在动因的前提下,期望政府部门主动公开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靠的。因此,探索推动公务支出公开的实践路径,让人民拥有知情权和监督权,依然是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的难题。

记者:你认为白庙乡的行为在反腐倡廉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胡杨:我非常赞同网友的意见,“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白庙乡的行为既回答了如何才能“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也对深入推进我国反腐倡廉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从当前形势来看,构建惩防并举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根本途径还是要依靠公开透明,要依靠制度建设,特别是建立健全公务支出公开制度和官员财产信息公开制度。只有进一步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和机制,才能为人民监督政府创造直接的条件,才能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的社会参与机制,才能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胡杨博士接受《检查日报.廉政周刊》专访

 

“政府全裸第一例”,个案能否破“公开难”坚冰?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正义网    点击数: 68    更新时间:2010-3-23


“政府全裸第一例”,个案能否破“公开难”坚冰? 

河南省廉政评价研究中心副主任胡杨认为只有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制度,才能为人民监督政府创造条件 

新闻背景 据3月18日《四川日报》报道,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白庙乡,近段时间从名不见经传到一夜之间万人瞩目,源于白庙乡政府网上晒公务支出。随着关注此事的媒体数量的增加,舆论的声音也开始褒贬分化。3月17日,记者来到白庙乡采访,听到了不同的声音,群众看法有冷有热。但不管怎样,白庙乡政府表示将把这种做法继续坚持下去,而巴中市和巴州区主要领导也表示坚决支持。 

近日,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白庙乡政府在网上公示公务开支明细表,详细地记录了每分钱公务花费,而且就连“花1.5元购买信纸”、招待上级官员烟酒都悉数公布。如此透明,被网友称为“政府全裸第一例”。在“三公”(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公费出国)浪费几成公开秘密的现实语境下,“全裸”乡政府闪亮登场,自然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媒体和网友在叫好的同时,也提出了许多质疑。3月22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河南省廉政评价研究中心副主任、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胡杨。

记者:你怎么评价白庙乡政府“晒”公务支出的行为?

胡杨:2007年4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标志着我国在政务信息公开的制度化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然而,《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有关政务信息公开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许多被认为是敏感的、处于模糊地带的、应该公开的政务信息,依然没有能够做到公开,各地也因此出现了多种版本的“政务信息公开争端案”。在这种背景下,白庙乡政府的做法无疑具有重要的示范价值和启发意义。

当然,一个乡政府的“全裸”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只具有“个案”的意义。在公务支出公开制度尚不健全、监督机制得不到有效保障的条件下,不要期望一次“勇敢”的尝试,就能够彻底推动公务支出公开。这个事件直接的效应是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使公务支出公开难问题再次成为社会热议的改革议题。

记者: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财政收支公开问题成为与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你认为当前公务支出公开难的症结在哪里?

胡杨:公务支出公开透明,理论上完全正确,在实践上却举步维艰,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有两个根本性原因不能忽视:第一,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冲突。公务支出包括公务消费是政府运转的基本物质基础。在公务支出过程中,一些不合理的公务支出或公务消费,有可能是为了实现地方公共利益。然而,在实现公共利益时,政府及其官员的私人利益也可能得到实现,前者是公众可以容忍的,是不便公开的,后者是社会所痛恨的,但又是政府不愿公开的,从而导致公务支出公开的内在动因缺乏。第二,制度和技术的难题。在存在利益冲突的条件下,一些地方的公务支出公开改革往往只能采取一种渐进的折中方案,难以建立起广泛参与的有效监督机制,对政府公务支出和公务消费进行有效的监督。特别是在政府缺乏公务支出公开的内在动因的前提下,期望政府部门主动公开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靠的。因此,探索推动公务支出公开的实践路径,让人民拥有知情权和监督权,依然是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的难题。

记者:你认为白庙乡的行为在反腐倡廉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胡杨:我非常赞同网友的意见,“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白庙乡的行为既回答了如何才能“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也对深入推进我国反腐倡廉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从当前形势来看,构建惩防并举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根本途径还是要依靠公开透明,要依靠制度建设,特别是建立健全公务支出公开制度和官员财产信息公开制度。只有进一步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和机制,才能为人民监督政府创造直接的条件,才能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的社会参与机制,才能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