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0日,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23级公共事业管理1班30余名同学,在公共事业管理系系主任梁思源与《公共事业管理》课程授课教师姜利娜的带领下,走进郑州市管城回族区文化产业协会及商都双创基地,开展了一场专题调研活动。此次调研紧扣国家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以深化校地协同育人机制为目标,致力于探索社会组织在文化治理中的创新实践路径。

活动伊始,管城区文化产业协会秘书长胡瑞向师生们详细介绍了协会的基本架构、发展历程以及在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中所承担的重要职能。胡瑞秘书长的介绍让师生们对协会在连接政府、企业与社会,推动文化事业管理和公共服务供给方面的关键作用有了初步且全面的认识。
在参观环节,调研团队在协会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深入郑州市丝路文化博物馆、红泥堂泥塑展示馆、鸟虫篆艺术博物馆、晶石造器博物馆等多个非遗文化展示中心。馆内,珍贵的文物展品承载着历史的记忆,细致入微的讲解生动地还原了丝路文化、鸟虫篆艺术等的发展轨迹,展示出民间泥塑文化、晶石篆刻等非遗技艺在当代的创新成果与良好发展前景。师生们沉浸其中,深切感受到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进一步坚定了对非遗文化双创传承发展的信心。
会议交流阶段,气氛热烈而活跃。梁思源主任、姜利娜老师及30余名同学与管城区文化产业协会秘书长胡瑞、副秘书长王忆芠、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成龙影视传媒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系副系主任卢晨阳、红泥堂泥塑展示馆馆长赵恩民、晶石造器博物馆馆长王贵峰、核雕非遗传承人高华林齐聚一堂,围绕多个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在“文化产业如何实现‘政社企’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讨论中,各方从不同角度分享经验与见解,共同探寻促进三方紧密合作、资源共享的有效模式;针对“传统文化如何与科技深入融合”这一议题,大家结合参观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深入探讨了在文化科技融合、非遗传承、数字文创等领域的创新思路与实践方向;而在“高校学生进入文化产业领域需要具备何种能力”的交流中,协会代表根据行业需求,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建议。
此次调研活动成果丰硕,为师生们提供了近距离接触文化产业前沿动态的宝贵机会,不仅加深了他们对文化产业双创发展的理解,更引发了师生们对文化赋能社会的深入思考。同时,调研成功搭建起高校学术研究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沟通桥梁,有力推动了师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深度融合,实现从理论思维向实践能力的转化与提升。
展望未来,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持续深化与管城区文化产业协会的合作,稳步推进“实践育人”计划,为新时代文化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高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