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南开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关信平应邀莅临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为我院师生作《我国新发展阶段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下社会政策的重要议题》专题学术报告。我院社会工作系党支部书记蒋美华老师主持会议,学院师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氛围浓厚。

报告伊始,关信平教授系统梳理了改革开放至十八大前的国民生保障和社会政策的发展脉络,回顾了十八大以来社会政策在资源投入和均衡性方面的显著进展。他指出,当前中国进入经济新常态,增速放缓但质量提升,社会政策需适应民众对高质量生活的期待,同时结合数据与案例,深入分析了经济转型、人口老龄化、城市化等带来的多重挑战。针对科技引领的经济模式转型,关信平教授提出,社会政策需从“约束成本”转向“提升人力资本与扩大消费”。他指出,劳动力成本上升与服务业吸纳就业收入偏低并存,可能加剧收入差距,而高质量发展要求通过教育培训、健康保障等政策提升人力资本质量,并以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内生增长。同时引用四中全会“投资于人”理念,强调需提高民生类政府投资比重,优化财政事权分配,确保资源精准投向教育、医疗等关键领域。会议最后回顾了四中全会对社会政策的最新表述,特别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要求。关信平教授指出,社会政策不仅要满足民众的基本需求,还要在发展中拓展空间,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协同发展。

在互动环节,针对郑州市某区社工站因财政不足停摆的案例,关教授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强化居民自治与社区整合:通过调动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以低成本实现高效治理;二是建立综合性社工站体系:整合儿童、妇女、残疾人等专项服务资源,形成区域化、稳定性的服务网络,避免政府购买服务的碎片化与不可持续性。针对“如何避免福利依赖”的疑问,他强调需平衡“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通过精准识别需求、引导合理预期,确保政策既满足基本保障,又激发个体奋斗动力。

报告尾声,我院社会工作系党支部书记蒋美华代表学院向关信平教授致以诚挚感谢,指出本次讲座为师生关于社会政策与热门议题相结合提供了开阔的视野。她鼓励在场师生,聚焦当前社会发展政策,要将本次讲座所学与实践服务相结合,将本次讲座所学与实践服务紧密结合,在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中“以行践知、以知促行”,切实推动社会政策研究向专业化、本土化、行动化方向深化发展。至此,本次专题讲座圆满结束。

主讲人简介
关信平,男,博士,南开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院院长。曾任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社会治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天津市社会学会会长,天津市社会工作协会副会长。目前任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会长、民政部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等学术和社会职务。主要学术领域是社会学、社会政策、社会治理、社会工作。主持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一般课题和青年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以及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委托的应用性课题和国际合作的研究课题。出版过多部专著和教材,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200多篇论文。曾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项省部级科研奖励,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