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科名称及代码
学科名称:政治学
学科代码:0302
二、学科简介
郑州大学政治学学科具有学科建设起步早,学科团队阵容整齐,科学研究成果较为丰厚三大特点。政治学学科是郑州大学建校之初的7大学科之一,195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86年获批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国内较早获批该专业的硕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获批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是首批获政治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河南省高校;2018年获批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本学科点涵盖4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分别为政治学理论、中国政治、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国际政治。
本学科团队中,现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政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团队成员获河南省社科名家、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河南省百名优秀青年社科理论人才、河南省青年文化英才、河南省优秀青年社科专家、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20世纪80年代初,相继出版《政治学词典》《政治学教程》等教学和科研成果,90年代在本学科领域具有了一定学术地位和影响力。近年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及青年项目10多项、省部级项目30多项。2016年,专著《互联网国际政治学》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020年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为河南省和郑州大学历史新突破;第一作者的研究报告被国家最高领导人批示。在《政治学研究》《中国行政管理》《世界经济与政治》《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权威期刊、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获得省级社科优秀成果奖多项,为推动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业界学术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
郑州大学政治学学科历经多年建设,形成了两大研究特色。对互联网国际政治学及全球网络空间安全治理进行了探索性和前瞻性研究,多份研究报告呈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等中央和国家机关,为我国互联网安全决策制定提供了较为重要理论和实践依据。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治理研究和地方政府协同治理研究开辟了社会治理的新路径,为国家及区域社会治理提供了决策咨询。
三、培养目标
郑州大学政治学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顺应学科交叉发展趋势,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政治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专业基础扎实,系统掌握政治学基本理论与方法,通晓政府与政治、国际政治等学科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政治学学科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特别是具有独立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能力;并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在党政机关、外事部门、新闻媒体、涉外企事业单位、教学科研等部门从事政策研究、外事外交、理论宣传以及教学和研究工作的高层次、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四、基本学制
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3年。研究生在规定学制时间内不能完成学业的,可以申请延长修学年限。硕士研究生延期期限最长2年。经批准休学的研究生,复学后相应延长修学年限;经批准公派出国、出境联合培养或执行合作科研任务的研究生,在外学习时间计入修学年限。
五、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
1.政治学理论。本学科以政治学理论作为研究对象,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中国政治思想、西方政治思想等分支领域,形成了治理现代化与制度执行力、政治资源配置、政治认同与协同治理等特色研究方向。
2.中国政治。本学科以中国政治及其发展规律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中国当代政府与政治、中国基层政治等分支领域,形成了中国政府与政治、当代政府治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研究等特色研究方向。
3.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本学科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与现实为主要内容,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为导向,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人民内部矛盾治理、社会矛盾治理、社会冲突治理等特色研究方向。
4.国际政治。本学科是研究国际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主要包括国际政治理论、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安全战略与国家安全、全球治理、国家安全治理等分支领域,形成了全球网络空间安全治理和大数据国际关系、网络空间国家安全治理与政治安全管理等特色研究方向,构建了互联网国际政治学的理论与学术话语体系,为国家互联网战略与政策制定提供咨询。
六、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1.5学年内完成,每门专业课程学时不超过32学时,16学时计1学分。课程设置见附表。
政治学一级硕士授权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型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专业必修课 |
公共 必修课 |
995100102 |
英语(硕士)* |
32 |
2 |
2 |
995100602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2 |
2 |
2 |
专业 基础课 |
035518102 |
马克思主义国家经典理论* |
32 |
2 |
1 |
035519202 |
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
32 |
2 |
1 |
035519302 |
国际政治学理论* |
32 |
2 |
1 |
035519402 |
社会科学方法* |
32 |
2 |
1 |
035519502 |
全球治理(全英教学)* |
32 |
2 |
1 |
035517701 |
中国政府与政治* |
16 |
1 |
2 |
035519701 |
政治学经典文献选读* |
16 |
1 |
2 |
035519601 |
比较政治学* |
16 |
1 |
2 |
035517801 |
西方政治思想史专题* |
16 |
1 |
2 |
035517901 |
国际关系史研究* |
16 |
1 |
2 |
035519801 |
国家安全治理(团队教学)* |
16 |
1 |
2 |
学术活动 |
995400201 |
学术活动(硕士) |
|
1 |
|
实践环节 |
995400101 |
实践环节(硕士) |
|
1 |
|
专业选修课 |
专业 选修课 |
035624101 |
研究生论文指导(选修课中必选) |
16 |
1 |
2 |
035630401 |
政府治理研究 |
16 |
1 |
2/3 |
035630501 |
政治文化安全研究 |
16 |
1 |
2/3 |
035621401 |
国家治理专题研究 |
16 |
1 |
2/3 |
035621501 |
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 |
16 |
1 |
2/3 |
035621601 |
科学社会主义原著导读 |
16 |
1 |
2/3 |
035630601 |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 |
16 |
1 |
2/3 |
035621701 |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问题研究 |
16 |
1 |
2/3 |
035621801 |
当代国外社会主义研究 |
16 |
1 |
2/3 |
035630701 |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研究 |
16 |
1 |
2/3 |
035622001 |
国际战略与安全治理 |
16 |
1 |
2/3 |
035630801 |
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 |
16 |
1 |
2/3 |
035630901 |
互联网国际政治学研究 |
16 |
1 |
2/3 |
035631001 |
国家安全思想与理论 |
16 |
1 |
2/3 |
035631101 |
国际政治伦理专题 |
16 |
1 |
2/3 |
035622401 |
国际政治学经典选读(全英教学) |
16 |
1 |
2/3 |
035631201 |
美国政治与外交专题 |
16 |
1 |
2/3 |
公共 选修课 |
995200201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6 |
1 |
2 |
*学位课程
七、攻读学位的学分要求
本学科硕士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0学分,不大于33学分。课程学分中公共必修课4学分,学术活动和实践环节共2学分。课程成绩为百分制,学位课程成绩不低于75分。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论文学分共计18学分,其中开题报告、中期考核、预答辩各2学分,学位论文为12学分。具体要求如下表。
|
课程类型 |
学 分 |
课程学分 |
必 修 课 |
公共必修课 |
4 |
≥30 |
专业基础课 |
16 |
学术活动 |
1 |
实践环节 |
1 |
选 修 课 |
专业选修课 |
≥7 |
公共选修课 |
1 |
论文 学分 |
开题报告 |
2 |
18 |
中期考核 |
2 |
预答辩 |
2 |
学位论文 |
12 |
八、学位论文
本学科研究生修满培养计划内所有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则准予毕业;经培养单位教授委员会审核,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授予学位。学位授予按照《郑州大学学位授予基本标准》执行。
本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完成培养计划课程学分,进入论文写作环节。
1.开题
开题是本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首要环节。开题报告应论述学位论文选题依据、研究方案、预期目标与成果、工作计划等关键问题。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在第3学期完成开题报告,由3-5名本学科或相近学科高级职称或具有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以学术报告方式集中进行。
2.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检查本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个人综合能力及学位论文进展状况、指导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把握学位论文方向、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必要环节。本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的方式方法依据学校相关规定,并在入学后第4学期末进行。刊发学术论文、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和国际学术交流,是硕士研究生在中期考核获评优秀等级的重要评定依据。
3.预答辩
本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初稿,经导师审阅认可后,由研究生本人向所在学科或培养单位提出预审和预答辩申请。学位论文预答辩至少需要在正式答辩前1个月进行。
4.学术活动
本学科支持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更多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拓宽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须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并填写学术活动记录表,记录学术活动内容和收获。
5.实践环节
本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需在校内外有条件的实践单位或部门进行实习、实践环节训练。完成实践环节且经考核通过后,获得学分。
6.写作时间与字数要求
按照国家对研究生的要求,本学科硕士研究生课题研究时间不少于1年,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字数不少于3万字,硕士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见解,并按照学校学位论文规范撰写。
九、培养方式与方法
本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灵活多样,充分发挥导师指导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学术群体作用的培养机制。强调在培养过程中发挥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互动教学方式。加强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本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系统掌握所在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