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合作

国际交流 国内合作

国际交流


我院圆满完成文化部“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班的暑期教学

 

师生见面及座谈会 

 

 

暑期的郑州酷暑炎炎。7月12日上午九点,文化部举办的“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班的来自11个国家的青年汉学家们,走进了公共管理学院,开始实施国际政治与关系专业的研修计划。我院高卫星院长、韩恒副院长、国际政治学科带头人余丽教授,以及诸位导师和汉学家们一起出席了此次会议。高卫星院长及诸位教授对11位学员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为每位学员分配对应的导师,确定了研修方向和主题。

为了保证研修质量,我校特邀了著名考古学家刘庆柱先生、著名历史学家葛剑雄先生、著名作家郑彦英先生、国际问题专家余丽教授为研修班学员集中授课。余丽教授在我校图书馆为全体汉学家作了《一带一路与中国外交》的主题报告,讲述了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国际和国内战略要素,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历程,“一带一路”的战略目标即建设成一条和平、繁荣、开放、创新和文明之路;最后,余教授从观念、行动、制度和机制四个维度讲述了她对“一带一路”的战略的理解以及在此背景下中国对外关系的渐进。

 

研讨理论讲座

7月16日上午,各研修单位开展分组研讨讲座。青年汉学家们认真聆听了石杰琳教授关于《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后中美生态合作何以持续》的讲座。石杰琳教授开篇从中美生态合作的内涵入手分析了中美生态合作的历史进程,从中引出特朗普提出退出“巴黎协定”这一决策将对美国自身未来的发展、中美生态合作发展乃至全球生态发展的影响。最后石杰琳教授就美国退出后中美合作的发展走向与学员们展开深入讨论。

 

 

 

 

 

 

 

第二场讲座是由李晓虹副教授带来的“儒家人格的体现与养 成”。李晓虹副教授用儒家五常阐 释了儒家内圣外王的性格,以小人,君子,贤人,圣人四类人的性格为例,阐明儒家的中庸之道。向学员们讲述在逆境之时仍弦歌鼓琴的乐观豁达的儒家性格,学员们听了老师的讲解后表示收获良多。

下午两点整,智勇教授主讲“禅宗与中国文化”在活跃的气氛中开始。智勇教授从中国宗教的格局开始讲述悠久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与禅宗传入中国的历程,并就中国为什么选择佛教这个问题作了详细的分析,讲解了少林寺中蕴含的佛教文化,并由此强调中原文化的辐射以及与周边文化的互动融合。智勇教授全程双语讲解,简洁幽默的表达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员们的积极性,现场讨论氛围相当热烈。整场讲座中学员们专心听讲,踊跃发言,几乎所有学员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大家都对禅宗文化痴迷不已,讲座结束后,许多学员仍上前讨教,讨论长达三十分钟之久。

 

 

 

 

 

集中研修

7月18日上午,青年汉学家在公共管理学院进行了第三次集中研修。上午的讲座分为两场,分别是《城市化与当代中国》和《中国历代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首先是刘兆鑫副教授的《城市化与当代中国》。讲座分为三部分,在第一部分,刘副教授向大家解释了为何他选择从城市化的角度看中国,接着指出指导中国未来发展的“五化”(即: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新型信息化,新型现代化和绿色化);第二部分他总结了城市化的作用与目前中国的城市化面临的四个挑战;最后是城市化过程中的中国印象,他认为中国的城市化是一种压缩的现代化,是一个人类发展史上全新的现代化进程和国家形态。

第二场讲座是梁思源博士向汉学家们解读中国历代土地管理制度。她以“土地”二字为切入点,依次讲解了前封建社会时期、封建社会时期、近代中国、建国后以及现行的土地政策,指出中国土地管理的历史变化规律(即:最终会走向大规模农业集体经营)。轻轻的语调,道出了厚重的历史,汉学家们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了解中国历史。

 

专题讲座

7月19日上午,汉学家们聆听了余丽教授主讲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历程和战略建构》专题报告。

 

余教授指出,随着互联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互联网发展面临着三大挑战,即“数字鸿沟”明显,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信息安全问题突出。之后,余丽教授提出了战略建构的目标、原则、战略任务、战略资源以及应对网络安全威胁的保障机制。她认为,我们应以安全、合作、开放、有序为目标,以尊重维护网络空间主权为原则,夯实网络安全基础,强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余丽教授特别强调,塑造中国网络国家形象的战略路径是通过增强国家综合国力而提升国家文化的传播力,向世界传播中国的正能量。余丽教授客观全面的讲课深受汉学家们的欢迎,大家展开了充分的讨论。期间,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兼2017年青年汉学班班主任黄卓明博士和余丽教授以及汉学家们作了深切交谈并合影留念。

 

 小组成果汇报

 7月21日上午,青年汉学家们在公共管理学院就为期十天的研修体会和各自的学术论文进行了小组汇报和总结。出席会议有高卫星院长、余丽教授、韩恒教授、梁思源副教授和董克汨博士。会上,学员们就研修课程讲座与实践考察各项活动的所学所感,以及论文的观点结构、写作情况做了简短的汇报。

学员轮席发言过后,在场的教授们纷纷对为期十天的共同研修活动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送上了对学员们的美好祝愿。

余丽教授赞扬了卡佳学员论文完整充实,波国祥学员观察细致入微,还与阿尔巴尼亚学员伟萨共同追忆了中阿的历史友谊。余教授殷切嘱托大家完成论文,并给大家提供了许多查证和搜集资料的渠道,大家对余教授的悉心教导表达了真诚的感谢。

最后,高卫星院长做总结发言,他首先对学员们顶着酷暑学习的精神表示了肯定和赞赏,也对参与这次活动的老师和志愿者们表达真挚的感谢。高院长表示中国向来对外来文化持包容的态度,对与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持合作共赢的态度,他也希望各国青年汉学家们可以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加深彼此间的文化交流,期待着青年汉学家们的再次到来。

至此,2017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郑州班)公共管理学院研修活动圆满结束。

 

 

 

 

我院圆满完成文化部“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班的暑期教学

 

师生见面及座谈会 

 

 

暑期的郑州酷暑炎炎。7月12日上午九点,文化部举办的“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班的来自11个国家的青年汉学家们,走进了公共管理学院,开始实施国际政治与关系专业的研修计划。我院高卫星院长、韩恒副院长、国际政治学科带头人余丽教授,以及诸位导师和汉学家们一起出席了此次会议。高卫星院长及诸位教授对11位学员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为每位学员分配对应的导师,确定了研修方向和主题。

为了保证研修质量,我校特邀了著名考古学家刘庆柱先生、著名历史学家葛剑雄先生、著名作家郑彦英先生、国际问题专家余丽教授为研修班学员集中授课。余丽教授在我校图书馆为全体汉学家作了《一带一路与中国外交》的主题报告,讲述了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国际和国内战略要素,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历程,“一带一路”的战略目标即建设成一条和平、繁荣、开放、创新和文明之路;最后,余教授从观念、行动、制度和机制四个维度讲述了她对“一带一路”的战略的理解以及在此背景下中国对外关系的渐进。

 

研讨理论讲座

7月16日上午,各研修单位开展分组研讨讲座。青年汉学家们认真聆听了石杰琳教授关于《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后中美生态合作何以持续》的讲座。石杰琳教授开篇从中美生态合作的内涵入手分析了中美生态合作的历史进程,从中引出特朗普提出退出“巴黎协定”这一决策将对美国自身未来的发展、中美生态合作发展乃至全球生态发展的影响。最后石杰琳教授就美国退出后中美合作的发展走向与学员们展开深入讨论。

 

 

 

 

 

 

 

第二场讲座是由李晓虹副教授带来的“儒家人格的体现与养 成”。李晓虹副教授用儒家五常阐 释了儒家内圣外王的性格,以小人,君子,贤人,圣人四类人的性格为例,阐明儒家的中庸之道。向学员们讲述在逆境之时仍弦歌鼓琴的乐观豁达的儒家性格,学员们听了老师的讲解后表示收获良多。

下午两点整,智勇教授主讲“禅宗与中国文化”在活跃的气氛中开始。智勇教授从中国宗教的格局开始讲述悠久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与禅宗传入中国的历程,并就中国为什么选择佛教这个问题作了详细的分析,讲解了少林寺中蕴含的佛教文化,并由此强调中原文化的辐射以及与周边文化的互动融合。智勇教授全程双语讲解,简洁幽默的表达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员们的积极性,现场讨论氛围相当热烈。整场讲座中学员们专心听讲,踊跃发言,几乎所有学员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大家都对禅宗文化痴迷不已,讲座结束后,许多学员仍上前讨教,讨论长达三十分钟之久。

 

 

 

 

 

集中研修

7月18日上午,青年汉学家在公共管理学院进行了第三次集中研修。上午的讲座分为两场,分别是《城市化与当代中国》和《中国历代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首先是刘兆鑫副教授的《城市化与当代中国》。讲座分为三部分,在第一部分,刘副教授向大家解释了为何他选择从城市化的角度看中国,接着指出指导中国未来发展的“五化”(即: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新型信息化,新型现代化和绿色化);第二部分他总结了城市化的作用与目前中国的城市化面临的四个挑战;最后是城市化过程中的中国印象,他认为中国的城市化是一种压缩的现代化,是一个人类发展史上全新的现代化进程和国家形态。

第二场讲座是梁思源博士向汉学家们解读中国历代土地管理制度。她以“土地”二字为切入点,依次讲解了前封建社会时期、封建社会时期、近代中国、建国后以及现行的土地政策,指出中国土地管理的历史变化规律(即:最终会走向大规模农业集体经营)。轻轻的语调,道出了厚重的历史,汉学家们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了解中国历史。

 

专题讲座

7月19日上午,汉学家们聆听了余丽教授主讲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历程和战略建构》专题报告。

 

余教授指出,随着互联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互联网发展面临着三大挑战,即“数字鸿沟”明显,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信息安全问题突出。之后,余丽教授提出了战略建构的目标、原则、战略任务、战略资源以及应对网络安全威胁的保障机制。她认为,我们应以安全、合作、开放、有序为目标,以尊重维护网络空间主权为原则,夯实网络安全基础,强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余丽教授特别强调,塑造中国网络国家形象的战略路径是通过增强国家综合国力而提升国家文化的传播力,向世界传播中国的正能量。余丽教授客观全面的讲课深受汉学家们的欢迎,大家展开了充分的讨论。期间,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兼2017年青年汉学班班主任黄卓明博士和余丽教授以及汉学家们作了深切交谈并合影留念。

 

 小组成果汇报

 7月21日上午,青年汉学家们在公共管理学院就为期十天的研修体会和各自的学术论文进行了小组汇报和总结。出席会议有高卫星院长、余丽教授、韩恒教授、梁思源副教授和董克汨博士。会上,学员们就研修课程讲座与实践考察各项活动的所学所感,以及论文的观点结构、写作情况做了简短的汇报。

学员轮席发言过后,在场的教授们纷纷对为期十天的共同研修活动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送上了对学员们的美好祝愿。

余丽教授赞扬了卡佳学员论文完整充实,波国祥学员观察细致入微,还与阿尔巴尼亚学员伟萨共同追忆了中阿的历史友谊。余教授殷切嘱托大家完成论文,并给大家提供了许多查证和搜集资料的渠道,大家对余教授的悉心教导表达了真诚的感谢。

最后,高卫星院长做总结发言,他首先对学员们顶着酷暑学习的精神表示了肯定和赞赏,也对参与这次活动的老师和志愿者们表达真挚的感谢。高院长表示中国向来对外来文化持包容的态度,对与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持合作共赢的态度,他也希望各国青年汉学家们可以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加深彼此间的文化交流,期待着青年汉学家们的再次到来。

至此,2017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郑州班)公共管理学院研修活动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