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7日至20日,我院张振香教授、2024级博士研究生刘志薇、2023级硕士研究生段博美、刘亚婷、2024级硕士研究生夏林加、石忆楠,受邀赴澳大利亚珀斯参加第十七届国际家庭护理会议,并作主题发言。会议汇聚了全球领先的家庭护理专家和学者,我院代表通过口头报告,深入交流了家庭护理中的创新方法与实践经验,获得了广泛关注与积极反馈。此次参会不仅展示了我院在家庭护理领域的科研实力,也促进了与国际同行的合作与思想碰撞,为推动中国特色家庭护理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一、聚焦家庭韧性:国际视野下的创新护理干预实践
张振香教授在会上作题为《The Effects of a Mindfulness-Based Resilience Training on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of Young and Middle-Aged Stroke Patients and Their Caregiver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的主题发言。该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系统评估了基于正念的韧性训练对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及其照顾者心理韧性的促进作用,揭示了“患者—照顾者”双重干预在增强个体适应能力、缓解情绪困扰方面的积极成效,为构建家庭为核心的心理支持体系提供了坚实的循证依据,充分展现了学院在研究生科研创新与国际交流能力培养方面的突出成果。

二、聚焦伴侣沟通:脑卒中照护中的双向互动干预研究
2024级博士研究生刘志薇同学在会议上作题为《Effect of Couple Illness Communication Interventions on Illness Communication Patterns in Stroke Couples》的专题发言。该研究聚焦于脑卒中夫妻之间的疾病沟通模式,创新性地引入伴侣沟通干预策略,探索其对改善疾病信息共享、情感回应与理解支持等沟通维度的积极影响。研究结果揭示,系统性的沟通干预不仅促进了患者与照顾者之间的心理联结,也为增强伴侣协同应对能力、缓解照护压力提供了实证基础。此次汇报展现了我院在“家庭为单位”干预策略研究方面的前瞻视角与国际交流实力。

三、健康不止于个体:脑卒中患者与照顾者的双重关联模型研究
2023级硕士研究生段博美同学在会议上作题为《The Interplay of Disability, Depression, Social Support, and Quality of Life in Middle-Aged and Young Stroke Survivors and Their Family Caregivers: A Longitudinal Study Utilizing the Actor–Partner Interdependence Mediation Model》的主题发言。纵向追踪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庭照顾者之间在残疾程度、抑郁水平、社会支持感知与生活质量等关键变量上的相互影响机制,揭示了患者与照顾者之间在心理与功能维度上的深度联结与互动路径。该研究为未来发展双主体干预策略、提升家庭整体健康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持,体现了我院在系统护理与家庭健康研究领域的国际前沿视野与研究深度。

四、解码家庭决策困境:脑卒中照护中的素养、信念与冲突
2023级硕士研究生刘亚婷同学在会议上作题为《Associations among Health Literacy, Decision Self-Efficacy and Decisional Conflict in Stroke Survivors–Caregiver Dyads: An Actor–Partner Interdependence Mediation Model》的主题发言。研究发现,无论是患者自身,还是照顾者的健康素养水平,均对双方的决策自信与冲突体验产生显著作用,体现了家庭系统中“个体影响彼此”的复杂互动关系。该研究为促进家庭共同参与的知情决策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临床干预中如何提升家庭健康素养、优化照护沟通提出了实践路径。精彩汇报展现了我院在护理决策行为、家庭系统模型应用等领域的创新探索与国际表达能力。

五、从被动照护到主动复原:脑卒中患者的心理赋能机制研究
2024级硕士研究生夏林加同学在会议上作题为《Social Support and Sense of Coherence of Stroke Patients: The Chain Mediating Roles of Health Literacy and Hope》的主题发言。该研究采用链式中介模型,深入探讨了脑卒中患者感知社会支持如何通过健康素养与希望感的双重中介作用,增强其生活的连贯感与内在秩序感。本研究为从“外在支持”向“内在力量”转化提供了理论模型,也为后续开发以提升健康素养和激发希望为核心的心理干预方案奠定了基础,充分展示了我院在脑卒中患者心理韧性机制研究中的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

六、家庭如何自愈:脑卒中照护中的韧性与压力应对机制探析
2024级硕士研究生石忆楠同学在会议上作题为《Exploring the Interplay of Family Resilience,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among Stroke Patients and Their Spousal Caregivers: An Actor–Partner Interdependence Mediation Model》的主题发言。该研究为理解慢病家庭中“互为情绪他者”的心理结构提供了新证据,也为开发以提升家庭韧性为核心的情感支持干预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其系统性研究设计和双主体分析框架,展现了我院在家庭照护心理机制研究中的深度积累与国际表达力。

七、政策赋能与管理保障:构筑研究生国际交流的坚实基石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是我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战略之一。近年来,学院在郑州大学的支持下,坚持以“规范化、服务化、成果化”为导向,健全出境学术交流管理机制:通过完善出境审批流程、强化外事纪律教育等多项举措,保障师生安全有序地参与国际学术活动。此次研究生赴海外参加高水平国际会议,既体现了学院对外交流工作的规范管理,也展示了我院科研人才的专业素养和国际竞争力,为进一步推动护理学科国际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八、未来展望:构建高水平国际化研究生培养体系
随着全球学术交流日益频繁,研究生国际化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国际化战略,优化管理机制,推动更多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在国际舞台上展现风采,为护理学科的跨国合作与发展注入新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