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讯:中科院院士增选揭晓:宁缺毋滥,60个名额实选58人;我省改写无本土培养院士的历史!郑大吴养洁榜上有名
本报讯 颇受关注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24日揭晓:今年本可以增选院士60名,但参加评选的众多院士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最终从309名有效候选人中选出58名新院士。郑州大学化学系教授吴养洁榜上有名,改写了我省无本土培养院士的历史。
与上一次增选相比,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下降了1.56岁,其中60岁(含)以下所占比例提高了近9个百分点。
从309名有效候选人中脱颖而出的这58名新当选的院士,分别属于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学和技术科学等5个学部,平均年龄为58.86岁,最大的75岁,最小的37岁。经过这次增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总数已达688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技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
郑大校长申长雨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40多年来,吴养洁教授在郑大培养了一批批物理有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的博士、硕士,做了很多独创性的工作,对近代化学作了重要工作。吴教授当选院士,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崇高荣誉,也是全校师生的骄傲和自豪,更是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多年来对郑大一贯支持的回报,学校将在人、财、物等方面为吴教授今后的科研工作给予更大的支持,创造更好的环境。
(首席记者 杜超 记者 王曦辉)
…………………………………………………………………………………………………
大河报讯:深夜造访吴院士
历史会记住这个日子:2003年11月24日,郑州大学的化学教授吴养洁先生突破了河南没有本土培养的院士这一50多年零记录,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学科院士!
昨晚,郑州大学的校园之夜依然宁静。但主干道上高悬的红色横幅在灯光下却格外耀眼:热烈祝贺吴养洁教授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晚9时,记者来到郑大,路上遇到了几位商学院的学生,他们正商量着去向吴教授献花祝贺。记者来到吴府,吴养洁教授和夫人周稚仙在家。吴养洁教授看到手捧鲜花的学生们,脸上绽开了笑容(上图)。
记者问吴教授:“得知当选为中科院院士的消息,您有何感想?”
这位75岁的清瘦教授直率地说:“我整天都在实验室里。化学是项团队性的工作,我不能离开实验室,不能离开我的团队。”
记者电话采访了忙碌中的郑大校长申长雨。申长雨欣喜地说:“听到这个消息,我感到非常兴奋和欣喜。我代表郑大全体师生对吴养洁教授表示诚挚祝贺。吴教授当选为院士,突破了我省没有本土院士的零记录,在郑大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将有利于推动郑大的学科建设、科研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再上新台阶,加速郑大创建全国一流大学的进程。”
(首席记者 杜超 记者 王曦辉)
………………………………………………………………………………………………………
新华网讯:吴养洁院士简介
有机化学家。1928年生于山东济南。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1958年获苏联莫斯科大学有机化学副博士学位。现任郑州大学化学系教授、河南省高等学校应用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
长期从事物理有机、金属有机及大环化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提出并证明在某些邻位取代芳基汞分子中分子内配位键的存在,以及由此对反应活性、波谱性质与化学动力学特征的影响。提出芳亚甲基芳胺希夫碱的汞化反应经历四元环过渡态,而非五元螯合环;通过金属转移反应开拓了制备手性二茂铁环金属物的新途径,进而发现二茂铁亚胺环钯化合物作为Heck反应的新型催化剂。制得了一系列大环配体及其与金属离子或中性分子形成的配合物、包合物和超分子,其中与糖或氨基酸络合的杯〔4〕芳烃硼衍生物可应用于生物传感器的制备。
…………………………………………………………………………………
大河报讯:我省吴养洁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省委省政府召开省院士工作联席会议予以祝贺 支树平出席并讲话
本报讯 (记者马宏图 苑海震)11月25日上午9时,省委、省政府召开河南省院士工作联席会议,热烈祝贺我省郑州大学化学系的吴养洁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这是建国50多年来我省省属单位第一个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省委副书记支树平出席会议并讲话、副省长贾连朝主持会议。
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设立的最高学术称号,代表了我国当今科技人才队伍的最高水平。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从全国最优秀的科学家中选出,是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的最杰出的知识分子代表。
吴养洁教授1951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化学系,1958年到郑州大学任教。在当时比较困难的条件下,吴养洁教授艰苦奋斗,持之以恒,在物理有机、金属有机与大环化学等方面有系统的、创新性的重要研究成果,提供了有机化合物分子内、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等众多新的证明,阐明了其作用规律,丰富了近代化学键理论的内容。发表论文160多篇,经SCI等检索,已被国外重要刊物引用400多次。40多年来,吴养洁教授在郑州大学培养了一大批物理有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的博士、硕士,他在近代化学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
联席会议上,两院院士周丰峻、高俊、朱尊权以及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人事厅、省科技厅、省教育厅和郑州大学等有关单位负责人纷纷向吴养洁教授当选中科院院士表示祝贺,对他几十年如一日不计名利、潜心科研的精神表示敬佩。
吴养洁教授对省委、省政府多年来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郑州大学这个集体的功劳,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他表示:“祖国和人民给了我这么大的荣誉,我只有把有生之年毫不保留地献给科学,献给祖国,才无愧于院士这一光荣称号!”
受省委书记李克强、省长李成玉的委托,省委副书记支树平代表省委、省政府,代表省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省院士工作联席会议对吴养洁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表示热烈的祝贺。
支树平指出,吴养洁教授以75岁高龄当选中科院院士,这是我国科技界学术界对他科研成果、成就、贡献的认可,是党和人民给他的最高奖励。我们今天召开省院士工作联席会议,热烈祝贺吴养洁教授当选中科院院士,同时,抓住机会认真学习贯彻11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国、人才强省战略,加强人才培养,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
支树平强调,我省是一个人口大省,人力资源丰富,拥有一批杰出的人才。特别是在豫工作的院士们为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人才短缺,尤其是高层次科技人才的短缺,院士的短缺,仍是制约我省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科教工作,重视人才培养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培养人才的环境。在这个基础上,吴养洁教授当选为中科院院士,也是一个历史的必然。
支树平指出,吴养洁教授当选为院士,是对我省人才培养工作的一个最好的肯定。今后,我省至少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进一步把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院士服务好。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院士是宝贵财富中的财富。全省上下要从工作上和生活上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第二,要进一步把各方面需要的人才培养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需要大批人才,而人才又是分层次的,我省要造就一大批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第三,要进一步把科技教育工作做好。加强科研工作,加强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做好科普工作,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
…………………………………………………………………………………
中原新闻网讯:中科院2003年新增院士58人 郑大教授吴养洁当选
据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经过历时近一年的增选,邝宇平等58名科技工作者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与上一次增选相比,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下降了1.56岁,其中60岁(含60岁)以下所占比例提高了近9个百分点。从309名有效候选人中脱颖而出的这58名新当选的院士,分./ 别属于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学和技术科学等5个学部,平均年龄为58.86岁,最大的75岁,最小的37岁。经过这次增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总数已达688人,平均年龄为72.1岁,其中60岁以下68人,占9.9%,50岁以下27人,占3.9%。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24日说,这次增选从我国科技事业长远发展的需要出发,对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进一步优化了院士队伍的年龄结构。在新当选的院士中,60岁(含60岁)以下28人,占48.28%,50岁以下12人,占20.7%。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技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规定,增选院士每两年进行一次。这次院士增选名额为60名。
昨日上午新当选的58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我省郑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养洁榜上有名。昨日,在郑州大学,因没有采访到吴养洁教授,记者采访了他的家人、学生以及同事。
…………………………………………………………………………………
妻子眼中的吴养洁 孤儿院长大的穷孩子
“吴养洁小时候生活很苦,父亲去世早,母亲在孤儿院工作,他就在孤儿院长大。10来岁的时候孤儿院有个机会送孤儿出去读书,吴养洁因为老实好学,就被送去读书了。那时候经济虽然十分困难,但他刻苦努力学习,最终考上了复旦大学。为什么要考复旦大学呢?因为当时复旦大学是免费读书,还管饭的。”吴养洁的妻子告诉记者。“1956年郑州大学建校,当时的化学系主任恰好是老吴复旦大学时的老师,于是吴养洁就来到郑州大学任教。从上世纪60年代初到上世纪90年代,老吴都是一边任系主任,一边在业务上指导学生。”“老吴这个人性子比较直,这也是山东人的特点,干什么都直来直去的。”
…………………………………………………………………………………
学生眼中的吴养洁 对学生关怀备至
吴养洁的学生博士后龚军芳感受最深的是:“吴老师太关心我们了。天一冷,他就提醒我们赶快加衣服,注意保暖;平常和我们在一起,总是问起家里的情况。有一段时间,实验室的房子漏雨,吴老师担心水漏下去和化学药品起反应,总是给我们打电话,让我们注意安全,不让晚上在实验室里待着。”今年1月份,化学系一名学生患乙肝住进医院,吴养洁到医院看望后偷偷塞给那位学生500元钱。下半年开学初,化学系一下子有53个学生因为家庭贫困交不起学费。10月份,化学系学生发起了“教师向贫困生献爱心”捐款活动,75岁的吴养洁一下子捐款1000元钱,是化学系老师中捐款数额最大的。改论文标点也不放过 “我们要发篇文章或者论文,吴老师都推敲来推敲去,数据一个一个仔细核对,遇到语法问题他要改,看到标点符号错误他更不放过。我们有时候想,搞化学的何必在文法上那么较真呢,他却什么事都追求完美。”正在读博士的张金莉对吴养洁的治学严谨感受颇深。从没见他拎过皮包 在跟随吴养洁多年的学生的记忆里,吴老师没有拎过皮包,穿着仍然是旧式服装。吴老师上下班骑自行车,至今拎的还是多年前人们买菜购物用的窄长布袋。吴老师现在戴的花镜还是老式的厚厚圆形镜片,塑料边框。“有一次我去吴老师家,看到他穿的毛裤是好几种颜色接起来的。但吴老师对我们学生总是很慷慨,让我去领取实验用的化学药品,总是自己掏钱让我打出租车。”一位准备赴加拿大留学的男同学告诉记者。吴老师常常对学生们说:“过去实验室条件很艰苦,我们照样做实验,还出了一些成果,现在条件好多了,你们更要好好珍惜,多出成绩。”
…………………………………………………………………………………
同事眼中的吴养洁 几十年没有节假日
唐明生是郑州大学化学系的一位副主任,说起吴养洁教授,他脸上充满了敬意。他说:“吴养洁教授的敬业和严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唐明生说,吴养洁教授如果没有出差,早上7时30分肯定能到实验室,晚上很晚才回家。对于吴养洁教授来说,在郑大的几十年中,他根本没有节假日的概念,他的节假日几乎都是在实验室中度过的。做吴养洁教授的学生很苦,他的学生和他一样也没有休过假期。郑大化学系另一位副主任廖新成说,吴养洁教授除了他的专业之外,没有其他的爱好,不会打牌、不会下棋,一有时间就琢磨他的化学实验。
…………………………………………………………………………………
人物介绍 吴养洁
吴养洁,1928年生于济南,1951年上海复旦大学化学系毕业,留校任助教,1952~1954年先后在北京俄语专修学校、北京大学化学系学习俄语与进修,1954~1958年在莫斯科大学化学系读研究生,获副博士学位;《冠醚合成新方法》获1984年国家发明三等奖与发明专利,这项新技术使苯并冠醚的合成反应时间由20多小时缩短为1小时~4小时,他为第一发明人;1986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导,已培养博士、硕士生与博士后50多人。1990年国家教委与国家科委联合授予他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991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他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和五一劳动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