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霞同志是物理工程学院测控系的教师,现从事计算机应用、核技术应用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她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国家大事,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参加学校、院系组织的各项活动,热心帮助同志,受到大家的好评,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先进女职工。 李国霞同志担任测控系党支部书记,她和支部的全体党员一起,认真学习党章、党的代表大会精神和党的各项决议,努力工作,注意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发扬共产党员的先进模范带头作用。在总支的领导和帮助下,他们抓住时机,积极做工作,培养积极分子,培养发展新党员,不断壮大支部的队伍。 李国霞同志担任测控系副主任,分工负责教学工作,为了使老专业能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她和系里其他主任一起,认真调研,结合测控专业的最新发展,结合学校学分制和评估的要求,多次重新修订《测控专业》教学计划,使之更适合学科的发展,使培养的学生能更好的适应考研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响应学校扩大招生规模的要求,在院领导的指导下,她和系里其他主任一起认真分析社会的需要,结合国家信息高速公路发展的需求,提出创办《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新专业的申请,顺利通过专家论证,并制定出新专业的教学计划,于当年开始招生。李国霞同志还和系里其他主任一起,合理安排每学期的教学任务,妥善提前布置新课程的备课任务,勇于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认真做好期中和期末的教学检查,积极参加优秀教学奖的评选工作,让教学效果好,教学负责认真的老师能脱颖而出,提高大家的教学积极性。 李国霞同志先后承担《C语言与程序设计》、《操作系统原理》、《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智能仪器原理与设计》等方面的教学工作,她认真备课,抓住重点,深入浅出,在课堂上注意把学科新进展介绍给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动手的能力,受到学生的好评,先后获郑州大学成人教育教学优秀一等奖1次,郑州大学教学优秀二等奖1次。 李国霞同志积极参加科研,她作为主要参加人先后参加和完成了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主持和完成了两项省级科技攻关项目,主持和完成了三项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另作为主要参加人参加和完成了四项省级科技攻关项目和一项中科院核分析开放实验室项目。她主持和参加完成的项目先后六次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四次获河南省信息产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另外还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两次。 一些与古陶瓷和研制仿古陶瓷有关的课题,常需要知道古陶瓷的原料来源、分类、产地。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古陶瓷和仿古陶瓷样品内几十种微量元素含量进行聚类分析,可以使不同时期、不同釉色、不同工艺的瓷器得以分类,由此可以比较清晰的了解古陶瓷的原料来源、产地和起源关系。但由于模糊聚类分析计算量大,过程烦琐,而要处理的考古数据,一般是20~100个样品,每个样品有20~40个元素,它的计算量就更大,容易出错,费时费力,令人望而生畏,严重影响了科研工作的正常进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她和项目组的全体同志一起,认真分析问题,科学规划方案,主持成功设计了分析软件《古陶瓷数据动态模糊聚类分析系统》,该软件于2002年12月通过省科委组织的成果鉴定,专家鉴定意见:“该系统设计合理,模糊聚类分析功能较齐全,技术上处于古陶瓷研究的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该系统于2003年6月获河南省信息产业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10月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该系统在古陶瓷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些相关的重点院校和科研院所和他们协商索要该系统。 李国霞同志和项目组的其他同志一起,用多种核分析技术研究了汝、钧、官、耀州窑、一些民窑和兵马俑的原料产地、烧制技术、着色机理等问题,为正确鉴别和仿制这些陶、瓷器提供了科学依据。他们先后在英国《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杂志上发表了“Provenance study of ancient Chinese Yaozhou porcelain by neutron activation analysis”文章(2003年),在《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杂志上发表了“Fuzzy Cluster Analysis of the Provenance of Ancient Yaozhou Porcelain Body”文章(2003年),另外在《原子能科学技术》等杂志和国际、全国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 检索5篇,EI检索12篇,核心期刊23篇。这些研究工作受到科技界的关注,人民日报、科技时报、新华网、人民网等新闻媒体先后长篇报导了他们所做的工作。其中人民日报以大标题《高能物理显高能 模糊数学求精确》(高科技揭开古耀州瓷之谜)报导了他们在耀州古瓷方面所做的部分研究工作,文中写到:“核物理、模糊数学和唐宋时代的古陶瓷会有关系吗?科学家们说,有关系,而且关系还不一般。最近,郑州大学、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和陕西考古研究所的专家,运用中子活化分析技术和模糊聚类分析方法,揭开了历代古耀州瓷原料的相互关系之谜。……鉴定古陶瓷,首先就得确认它的产地。如果连产地都搞不清楚,后面的鉴定自然无从谈起。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李国霞老师介绍,确认古陶瓷的产地,目前主要的方法是对样品进行微量元素分析,因为陶瓷中微量元素的成分和含量,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一般都很难也不会用人工手段进行控制,也基本不受工艺过程和风化效应的影响,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原料产地的特征。……中子活化分析是分析微量元素的较为成熟的方法。……经过一番分析,科学家们得出结论:历代古耀州瓷胎样品有着长期稳定、集中的原料产地。不同时代的胎料产地关系密切,相距较近,但彼此间也有相对的独立性。唐、五代时期的原料产地更接近一些,宋、金代时期原料产地较为集中且有别于唐代。耀州窑唐三彩的胎料产地和唐代耀州瓷的胎料产地相同。宋代耀州窑的匣钵料与宋代耀州瓷胎的原料来源相同。” 在物工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李国霞同志和项目组的其他同志一起,在连续多次成功申报国家基金项目的基础上,认真反复修改申请书,认真整理答辩材料,并于2004年7月顺利通过国家基金委组织的专家答辩,被批准参加《中国古陶瓷分析与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获40万元的科研经费资助,受到学校的表彰。李国霞同志还和项目组的其他同志一起,多渠道申请项目,先后从中国科学院核分析技术重点实验室申请到《古钧瓷原料成分和产地的微量元素分析》(2004年)项目,获2万元的科研经费资助;从河南省教育厅申请到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用核技术研究清凉寺汝官窑与众多民窑的渊源关系》(2003年7月),获1万元的科研经费资助。目前,这些项目正在进行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