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丽萍,女,46岁,汉族,中共党员,博士,河南省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获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004年被评为郑州市第五届“十大杰出女性”;2005年度被评为“河南省女职工标兵”。 作为一名普通的女性,一名普通的大学老师,她的故事被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等多家媒体广泛报道。是什么使这位普通的女性如此吸引众家媒体的注意力呢?又是什么使这位普通的教师深受她的领导、同事、学生和其他熟悉她的人们的赞誉不绝呢? 关于她的事迹,可书可写的很多。无论是做老师,还是作妻子、母亲,做同事、朋友,甚至作“官”,她都全力以赴,成绩骄人。 曾为国家节省资金近亿 童丽萍同志最为人称道的事迹是她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工程中质疑世界级大师的作品,为国家节省近亿元资金。这一切都源于她身上的认真和勇气。认真给了她责任感,而勇气给了她质疑世界级建筑设计大师的胆量。 这是发生在她“博士从政”时期的事情。2001年底,郑州市政府推出一项措施,计划用三年时间为郑州市引进160名博士,充实到市直机关及所辖县、市、区的副处级领导岗位上。童丽萍即在引进者之列。2002年1月至2003年6月,童丽萍参加了由河南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省教育厅联合组织的“博士服务团”活动,在郑州市建设委员会挂职,担任建委副主任工作,同时兼任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工程建设项目部总工程师职务。 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是郑州市历史上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公共建筑(15.395亿元),在郑州城市未来发展的轨道上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性地位。它的设计方案由世界排名前十的日本著名设计师黑川纪章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完成,其中的结构设计由英国ARUP公司承担(该公司曾设计过悉尼歌剧院等著名作品),其屋盖体系首次采用张弦空间拱桁架与钢缆索组合构成的为桅杆空间斜拉式预应力索拱体系,这种体系的运用目前在我国当属首例。世界大师和首例结构,这两点让从事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的童丽萍兴奋不已,所以当建委任命她作该工程的总工时,童丽萍爽快地接受了任务。工程结构复杂、技术难点诸多、工期紧,投资大,职务就意味着责任,童丽萍感觉到了肩上的担子。为此她翻阅了大量的资料,“我当时是以做科研的心态去做项目。”然而见到结构图纸的时候,她心里却犯起了嘀咕:支承墙体为什么这么厚?在认真细致的核算之后,她发现屋顶也比普通的桁架屋顶重了两倍,用以支撑重量的缆索设计也不理想。“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呢?”她的疑问越来越深,为了求证她开始组织专门研究小组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计算程序进行计算。分析结果出来了,设计方首次提交的郑州国际会展中心设计方案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整个设计按我国的抗震规范看存在一定隐患,如果按原设计方案实施,铸钢材料和缆索要从日本进口,花费巨大;二是原方案传力路径复杂,平衡构件繁多,造成方案的不经济;三是施工难度大,实施方案需要1200吨的吊装设备,当时国内尚不具备,无法很好实施——这就意味着得由日方来施工,又一笔巨大的开支,而且为以后的维护修缮留下问题。 怎么办呢?重新修改设计将会影响会展中心的开工时间,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作为郑东新区第一个启动项目的开工,直接影响其他项目的开工,多少开发商、投资者都在观望、等待。但如果不进行修改,就要采用日本进口产品,则将花费两倍以上的价格,且不符合中日双方已有的优先使用中国材料和施工人员的协定,否则就会存在安全隐患。此外,还有施工难度的问题、经济成本的问题等等。 在两难的情况下,童丽萍请示项目部和市领导做出了申请专家复核,开专家论证会的决定。论证会确认了设计方首次提交的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结构方案存在的问题,与会专家一致建议修改原结构方案。会后,由童丽萍为首的甲方代表与设计方进行了多轮艰苦的谈判,终于达成协议:按中方的要求进行修改,优化结构。修改后的结构方案既保持了黑川大师的建筑风格,又改善结构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实施性。避免了工程的“先天不足”,仅展厅钢屋盖单一项就为国家节省资金投入9756万元人民币,相当于为国家省下了建500所希望小学的钱。其他材料、施工费用的相应节省更是无法计数。 在大型建设项目中,提出“事前技术控制”,注重建筑造型实现过程中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投入,是童丽萍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建设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收获。她的做法对当今“奇、新、特”的建筑形式的实现和决策尤其有启发的意义。 日前,由童丽萍主持的《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复杂结构体系的研究》项目荣获郑州市2004年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河南省2004年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童丽萍本人也于2004年度被评为郑州市第五届“十大杰出女性”、2005年度被评为河南省女职工标兵。 用示范作用影响学生 童丽萍的岗位首先是在讲台上。正是因为对三尺讲台的留恋和对教学事业的热爱,她最终选择了弃官回校。最近,她又被评为河南省特聘教授,她毅然辞去了郑州大学基建处处长一职,专心做起学问来。许多人表示不理解,也有人说她傻。面对各种说法,童丽萍都淡然一笑,她不想解释什么,因为每个人的人生追求和价值标准是不一样的。她说,做官,对别人来说,也许是最好的选择,但我的舞台在校园。这里有我多年经营的学术梯队,有我长期积淀的教学经验和科研平台,我在学校有更好的发展空间,我的人生定位在这里。40多岁正是出成果的时候。对我来说,从政,一不擅长,二是一种浪费,因为对于个人来说,“科研高度”比“从政高度”要难达到,我现在正在朝这个高度努力,舍弃掉太可惜。 看童丽萍的科研成果表,可以体会出说这话的真诚。但就最近5年来,她出版的著作就有4部;主持或承担的科研项目12项,其中有5项被等级鉴定为“国际领先”或“国内领先”;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0多篇,被EI收录3篇。在童丽萍的研究中,有许多是非常有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的,这与郑州大学提出的“加强科技成果对地方经济的介入度”不谋而合。如《黄河淤泥承重多孔砖砌体的结构性能及应用研究》,正是基于建筑市场需要大量的低消耗的节能承重材料但没有适合的产品;黄河流域中下游千百年来聚积的泥沙威胁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而没有有效的清淤措施这两个大背景下展开的。利用黄河淤泥这种大自然的废料生产建筑市场大量需求的承重墙体材料,节省耕地,变废为宝,在生产淤泥承重墙体材料的同时为黄河清淤。为国家“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的产业政策找到了实现的途径,符合国家“依据环境再生、尽量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尽可能对废弃物再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以确保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目前,这项研究已得到了建设部、河南省建设厅、郑州市建委的高度重视;得到了沿黄地域郑州市、巩义市、济源市、濮阳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得到了河南省高等学校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工程项目的立项和郑州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立项;同时,课题组已在中牟县狼成岗镇建立了研究基地,通过项目研究促使传统墙体材料向新型墙体材料转变,促进传统产业的更新换代,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做教师的童丽萍,把“每节课都有每节课的精彩”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不管多忙,就是做了基建处的处长,她还是一样地严格要求自己,备课、评改作业,从不懈怠。学生喜欢她的课,进而到喜欢她的人,每节课一下课,她就被学生围着,想走都很难。她的严也“传染”给了学生。试验,一个数据都不得马虎;计算,一个疑问都不能放过。生活上,关心备至,学业上,严厉近苛,这就是童老师的带学生之道。“严师出高徒。”在她指导的已毕业的三个研究生和即将毕业的三个研究生中,4个考上了博士。她的研究生学习、实践能力都很强,一些已成为她的学术梯队中的骨干。任俊超,童丽萍的硕士,在童老师的指导下,她考上了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博士,在校时就发表学术论文4篇,其中3篇是在核心期刊上。李英灏、李现辉、王彦超,都是童老师的研究生,课题组成员,都参加了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的优化设计。他们无不得到童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但同时无一例外地继承了童老师“严格”的衣钵。在她现在的五人梯队中,女性就有4个。和童老师一样,她们为人谦和,团结协作精神良好,但同时也是以严格、认真著称。这大概就是表率的力量吧。 “人无论做什么,都应追求做‘到位’。”力求完美,不留遗憾,这是童丽萍做事的原则。而这个原则背后,意味着的是比别人更多的付出,更严格的要求,更务实的态度。话说得很质朴,但个中蕴意却很深厚。 做好妻子和母亲 如果仅看以上这些,童丽萍可能会被人称为“女强人”、“女中豪杰”,但这些都不是童老师所喜欢的称呼,因为它可能暗含着讽刺,暗示着女性性别意识的缺失。一个女人,除了你的事业,你的社会角色,你同时还是母亲和妻子,在家庭中要撑起“半壁江山”。仅有事业,没有家庭幸福的女人是有缺憾的。家庭也是一种责任,它是人格健全、乐观开朗性格的源泉。童老师深深地知道这一点。家庭里的童丽萍,做饭、洗衣服、辅导孩子,样样都干,她在追求每一个角色的完美。她是一个称职的妻子,更是一个非常让人羡慕的母亲:女儿考上了北京大学。 关于女儿,有很多故事。她4岁开始学外语,9岁开始发表文学作品,爱好广泛。9岁时坐火车去青岛,路上看见外国友人买东西,语言不通,非常着急,她就上去充当起了翻译。回来之后,女儿仍意犹未尽,就写成了短文《我第一次做翻译》,有心的妈妈热情地鼓励女儿投稿,从此,写作就成了女儿的一个爱好。 孩子的背后站着的是家庭。一个和谐的成长环境,处处精心的启蒙老师,民主、充满爱意的家庭气氛,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与孩子交朋友,使许多教育孩子成功的家庭的共识,也是童丽萍夫妇的心得。孩子小时候,每次考试,无论成绩好坏,夫妇俩从来不像邻居家那样指责、批评甚至打骂孩子。孩子对他们也从来不隐瞒成绩。开放式的教育,平等的环境,使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交流从来就没有什么障碍。而夫妻俩对家庭的责任感,耳濡目染,也继承给了女儿。当报考大学,选择专业时,女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医学,因为女儿的意愿是找“一个善良的,能对人类作点事的职业”,没有什么比医学更直接的了。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而这个细胞的健康与否,很大程度上是由女人决定的。童丽萍用她的努力,演绎了一个女性的多重角色,而且每一个都很出色。 对于未来,童丽萍有很多自己的设计。就像她一贯反感“泡沫科研”和科研浮躁一样,静下心来,踏实做科研是她的愿望。“不为什么,只想认真地做几件实事。” 就像她的外表一样,童老师的语言永远都这样朴实无华。但只要接触,你就能感觉到她的硬度和强度,这是一个有着钻石品质的女性。阳光下,她的光彩谁都会感受到。这样的女性,才真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骄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