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励仁,女,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 德育原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性别文化与女性教育、性别意识与女性人力资源开发
讲授课程:
为本科生开设:《德育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性别理论与教育发展》;
为硕士生开设:《德育前沿问题专题研究》《教育学原理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专题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经典著作选读》、《思想政治教育心理专题研究》等
电子邮箱:zhanglre@126.com
学习经历:
1986.6. 郑州大学本科 获哲学学士学位
2002.7.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 获法学硕士学位
2013.6. 郑州大学博士研究生 获法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6年留校,曾在思想政治教育系、教育学院等单位任教。
任职及社会兼职:
1、教育学院工会主席
2、河南省妇女理论研究会理事
3、郑州大学社会性别研究中心副主任
学术活动:
1、2005年8月参加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10周年纪念大会。
2、2006年6月参加在香港召开的“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
3、2006年8月参加在北京召开的第六次世界女性主义生命伦理学大会。
4、2007年11月参加在上海东华大学举行的全国青年德育工作者论坛。
5、2014年1月参加在重庆西南大学召开的2013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
获奖情况:
1、2000年荣获河南省普通高等院校“两课”优秀教师奖励基金一等奖
2006、2008年分别荣获河南省普通高等院校“两课”优秀教师奖励基金二等奖
2、1999年、2006年分别荣获郑州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
3、2000年荣获河南省普通高等院校“两课”讲课比赛二等奖
4、2005年荣获郑州大学教学优秀奖二等奖
5、2005年荣获郑州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6、1999年荣获郑州大学工会活动积极分子
7、2011年荣获郑州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
8、2011年获郑州大学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理论研讨会征文三等奖
9、论文:《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2011年10月获省教育厅“我把青春献给党”师德教育主题征文一等奖
10、论文:《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几点思考》2012年1月获“2011年省工会理论研究会年会优秀论文暨调研报告”二等奖
主要论文:
1、《当代大学生性别平等意识状况及思考》,《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 2014年第6期,(CSSCI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2、《大学生“三观”教育系统建构探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2.(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4年第3期 全文转载
3、《公正与平等: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向度---- 基于性别和谐的分析》,《社会主义研究》,2012年第6期,(CSSCI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13年9月获2012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4、《论高校师德建设的基础、核心与动力》,《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0.(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5、《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研究综述》,《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2.1.
6、《<论语>中的教育方法及其对公民教育方法的启示》,《新乡学院学报》 2011.3.
7、《河南省农村贫困女性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探析》,《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3
8、《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宜春学院学报》 2011.2.
9、《以性别差异为视角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法制与社会》 2010.9.
10、《性别公正与贫困地区女性健康促进》,《农业考古》2008.3.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11、《促进性别平等 建设和谐社会》,《中国女性文化》第9期,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5月
12、《性别和谐:男女平等新视角》,《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8.2.
13、《21世纪公民性别意识主流化的必然性》、《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8年5月
14、《大学生“三观”教育的系统建构》、《高校德育热点问题探索》,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7年11月
2007年11月获“第12届全国高等学校青年德育工作者论坛”优秀论文奖
2008年1月获“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
15、《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思考》,《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3.
16、《形成贫困地区女性人力资本的对策选择》,《农业考古》2007.3.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2008.9
17、《加强农村女性思想道德教育 服务新农村建设》,《河南农业》 2007.2
2007.8 郑州市妇女理论调研征文二等奖
18、《贫困地区农村女性新财富观的培养》,《河南农业》 2006.12.
19、《性别公正与贫困地区女性健康促进》,2006.8.第六次世界女性主义生命伦理学大会收录。(英文)
20、《性别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理论前沿》2006.15.(CSSCI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2007年8月
21、《影响贫困地区女性素质的四种因素》,《郑州大学学报》1999.3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妇女研究》1999年第3期 全文转载,被收录于1996——2000《中国妇女研究年鉴》,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编,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年11月
22、《浅析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中州大学学报》2000.3.,2001年5月获河南省创新教育研究成果一等奖
23、《成人教学中的人生观教育探略》,《农村成人教育》2000.8.(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24、《窗口行业道德建设刍议》,《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 2000.4
主要著作:
1、第一副主编:《科学发展理论与实践》,吉林人民出版社 2013年11月
2、参编:《公民意识读本》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8年5月
3、副主编:《小学生“三理”教育读本》,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
4、省统编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4版),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
5、合著《西方政治制度》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1年7月
6、参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导论》,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
7、省统编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7月
8、参编:《河洛文化》,五洲传播出版社,1998年9月,1999年4月获第三届全国对台宣传图书三等奖
9、副主编:《主体生活的引渡》,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8月
10、参编:《市场经济社会的法律调控》,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2月
11、参编:《社会稳定的法律思考》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
主要课题:
1、主持:2014年度郑州大学研究生教育科研专项支持基金项目《研究生德育绩效“SPIRE”构建研究 》
2、主持:2014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性别和谐研究》
3、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国外城市化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4、主持:郑州市2011年度社会科学调研课题《郑州市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策略研究》,2012年4月获郑州市社会科学调研课题优秀成果二等奖
5、主持: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省农村贫困女性人力资本状况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6、主持:郑州市2010年度社会科学调研课题,《提高大学生“三观”教育绩效的调查研究》
7、河南省社科联2009年度调研课题:《坚持科学发展观 加强我省环境道德建设》,2010年5月获河南省社科联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
8、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加强公民社会建设 实现公民有效政治参与》
9、主持: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生“三观”教育绩效及相关因素研究》
10、主持:河南省社科联2009年度调研课题:《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研究》,2010年5月获河南省社科联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
11、主持: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重点项目:《农村教育创新与农村女性人力资本积聚相关性研究》,2010年9月获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12、主持: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当代大学生性别平等意识状况研究》2009年8月获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13、主持: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三农”视野下我省农村贫困女性人力资本积聚研究》
14、研究报告:《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研究》,2006年8月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 一等奖
15、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教育创新研究》,结项时间:2005年8月
16、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建立提高青少年德智体全面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新体系的探索与思考》,结项时间:2004年9月
17、全国妇联、全国妇女研究会项目:《非正规就业对女性就业的影响研究》,结项时间:2003年5月
18、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网络时代人的社会化问题研究》 结项时间:2002年6月
19、河南省委宣传部项目:《入世后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思路和对策》,结项时间:2001年10月
20、研究报告《我国高新区社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2001年9月获河南省人民政府实用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1、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与价值观形成的调查研究》
教学成果及获奖:
1、主持:教学成果《大学生“三观”教育双向结合教学法》,2004年6月通过校级教学成果鉴定,2004年7月通过省级教学成果鉴定,豫高教改鉴字(2004)350号
2、主持:教学成果《女性学》课程“三合”建设与实践,2008年3月 通过校级教学成果鉴定,2008年6月 通过省级教学成果鉴定,豫高教改鉴字(2008)033号,2009年4月获河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豫教〔2009〕00743号,2009年10月获郑州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校教务〔2009〕22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