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3日郑州大学路纪琪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发表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Current Zoology的研究成果,首次报道了在太行山猕猴野生种群中发现了异母抚育及其社会-遗传相关性的证据。大家在郑州大学生命科学院微信群里,纷纷点赞并向路教授恭贺。路老师也在群里发声:“谢谢推介。可能是人类沿袭了动物的行为”。“欢迎大家从我做起,尊重、爱护、保护野生动物,维持我们共同的家园”。
隔着手机屏幕,路老师一贯的淡然和低调,但对野生动物生态与保护领域的热情,表现出一个党员教师的科教兴国、立德树人的担当与情怀!
1982年8月,路纪琪老师以陕西富平县理科毕业生名列前茅的成绩被兰州大学动物学专业录取。大学四年学习生活中,在兰州大学读书期间,通过王香亭先生、丛林玉先生、仝允栩先生等前辈老师和叶涟漪、唐迎秋、刘廼发等中青年老师的言传身教中,路老师从书本上、课堂上、实验室里汲取动物学专业知识。其中,经历强有力指导教师队伍开展的野外实习,是路老师大学期间最为难忘的学习经历之一,不仅制作出集科研与观赏兼备的鞘翅目昆虫标本组合出的“六盘水林业局”字样,更重要的是学习并掌握了动物标本采集与制作等方面的技能,其中野外实习报告被作为范本。前辈教导和鼓励,坚定了这个年轻人的专业思想,由此开始了他与动物学专业的四十年缘分。
1986年6月,路纪琪老师以优秀的成绩毕业于兰州大学动物学专业,被分配至河南师范大学动物学教研室,任一名普通的专业课教师。作为一名生长在三秦大地的年轻人,面对人生地不熟的异乡异境和一群跟自己年龄差不多的学生,他牢记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端正心态,从点滴入手,熟悉大纲教材,积极给老教师当助教,帮助老教师准备实验材料,听老教师讲课,学习并体会老教师的讲解与操作,到逐渐能独立担当动物学实验课,他投入大量的精力与心血,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老一辈教师的赞赏。初为人师的憧憬和年轻人奋发追梦的激情,一直伴随着他前进的脚步。三十多年来,路老师从助教、讲师、副教授到二级教授,从河南师范大学生物系,到郑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始终坚持教书育人,传道授业的初心,潜心钻研教学业务,开展各项教研和教改活动,促进教学团队建设,坚持在野外实习教学的一线,加强实验实习基地建设等工作,把动物学的课程教学工作不断深入推进,主编出版了《动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实验》、《动物生物学野外实习》等系列教材,把动物生物学打造成郑州大学精品课程。
大学毕业后的最初几年,没有科研条件,他就利用教课过程中闪现的一丝灵感,因陋就简,制作出一套乌鳢的骨骼标本,然后认真地绘图、描述、撰写论文、修改,并于1989年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关于乌鳢骨骼结构的研究论文。这是他的第一项独立研究成果。
学业有专攻。自1992年起,在王廷正、瞿文元等老一辈动物学家的指引下,他对河南啮齿动物区系与地理分布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期间长年身背研究工具,爬山越岭,风餐露宿,踏遍了河南的山山水水,最终辛苦与汗水凝集成了《河南啮齿动物志》,填补了河南啮齿动物研究空白。十五年后,在后续研究的基础上,路老师又编著了《河南啮齿动物区系与生态》。至此,河南啮齿动物研究跃居全国前列。
自1995年起,路老师又在瞿文元先生的指引下进行了太行山猕猴研究的开拓性研究。二十多年来,太行山上那些与猕猴有关的地点,几乎每一处都留下了路老师的足迹与汗水,如济源的斗顶、鳌背山、天坛山、九里沟、水洪池、五龙口,沁阳神农山、修武的影寺村、焦作的群英水库,等等。在诸多调查中,对修武影寺的太行山猕猴调查经历尤能代表个中滋味。影寺村是河南修武县紧邻山西的一个四面环山、仅有一条土路通往外界的村子,期间午饭干嚼方便面、和水化调料内服,终究皇天不负,历时半个多月才找到猴子,“欣喜之情,溢于言表”。科学研究之路,“道阻且长”,但路老师披荆斩棘、谋划全局,寻寻觅觅终得一适宜长期开展研究工作之地,并在此于2009年建立了郑州大学第一个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郑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济源)。在研究基地,路老师与团队老师带领着一届又一届的研究生,扎根大山、追踪太行山猕猴,不仅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研究生,还产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分别发表于Integrative Zoology,Current Zoology,Behavioral Ec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imatology,American Journal of Primatology,Primates,兽类学报,人类学学报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基于三十余年的研究成果,路老师出版了专著《太行山猕猴的社会》,不仅系统总结了太行山猕猴的社会生态学研究成果,也为未来太行山猕猴研究指明了方向。
专注科研与教学之余,路老师不忘担当社会责任,重视将研究成果转化成科普资源,以服务生态文明建设。路老师基于对太行山猕猴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科普论文,而且“爱鸟周”、“生物科技月”等在路老师推动下已成为郑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品牌活动。近些年来,在总结科研成果之余,路老师正在撰写学术与科普兼具的著作——《太行山猕猴生活史》。在与路老师的聊天中了解到,他计划以后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动物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知识的普及方面,致力于把研究成果向社会公众推介,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尽一己之力。
我们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