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病人拨开云雾的光明使者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5-12-15

 记退休老专家张效房教授先进事迹

     

         张效房教授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著名眼科专家,并兼任河南省眼科医院名誉院长,河南眼外伤研究所名誉所长,河南省残联名誉主席,世界眼科基金会理事、中国分会会长,国际眼外伤理事会理事等职务。1978 -- 2005年历获全国先进工作者、优秀工作者、劳动模范、科技功臣、中华眼科金苹果奖及各项科技成果奖22项。

张效房 教授从事眼科工作60年,为眼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特别在眼内异物摘出方面,取得了 “眼内异物方格定位摘出法”等35项发明和创新,他所设计的方法被眼科界称为“张效房法”。眼内异物的研究成果被公认是建国以来我国对世界眼科学的两大贡献之一。他对过去传统白内障手术加以改进,简化了手术步骤,缩短了手术时间,增强了手术效果,解决了一般医院无法做白内障手术的技术难题,在全国得到普及推广。基层医院和医疗队进行这种简化的手术已达百万例以上,对我国白内障盲人的复明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眼外伤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特别是眼内异物,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常导致失明。在七、八十年代我国眼内异物摘出的学术水平和技术条件还是很低的, 张效房 教授就毅然决定克服各种困难,开展眼内异物的研究。经过多年反复研究试验,他带领同志们在眼内异物定位和摘出的方法、器械方面,终于取得 35项发明和创新成果。其中薄骨定位法和方格定位摘出法等经过不断的临床实践,方法简便、准确、有效、痛苦少,被当时眼科界称为“张效房法”。1976 张效房 教授执笔编写的《眼内异物定位与摘出》一书,是国际上第一部系统讨论眼内异物的专著(2000年又出版了第二版)。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 张效房 教授被授予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当时建国以来评出的眼科优秀成果只有两项, 张效房 教授的“眼内异物摘出”就是其中一项。1982年在美国召开的有16000人参加的第24届国际眼科学术会议上,我国提交并入选大会报告的唯一一篇就是 张效房 教授 “三千例眼内异物摘出的体会”的论文报告。报告引起了极大轰动,当地报纸称为“来自中国的经验”而进行了详尽报道。会后许多国家和地区邀请他去专题讲演。 张效房 教授先后应邀在美国和日本的10所大学和研究所做专题学术报告,得到好评。听众中不少医学博士们当场要求来我院进修。

根据卫生部指示精神和全国各地的要求,我院当时安排 张效房 教授和科题组同志们连续举办了五期眼内异物摘出学习班,每期时间3 -- 4个月。 张效房 教授把他的学术心得和技术成就毫无保留的进行了传授。他还先后应邀在全国31个省、区、直辖市的100多个城市讲课,进行手术示教200余次。大大提高了我国眼内异物摘出的手术水平。卫生部钱信忠老部长在主编的《中国医学科学年鉴》中评价称“目前我国眼内异物摘出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

张效房 教授在眼内异物摘出的研究方面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他退休以后并未止步,而是更加努力地吸取国际边沿学科的最新发展经验,丰富和提高自己的理论和技术水平。他首先把玻璃体切除手术引入眼内异物摘出领域,在国内外率先开展了正规的经玻璃体眼内异物摘出术,并陆续开展了与晶状体切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视网膜整复及角膜移植的联合手术,取得成功。我校把这项联合手术确定为眼内异物摘出的常规手术,理论技术水平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  

现代临床医学表明白内障是造成致盲原因的第一位。手术是白内障的唯一治疗方法,而且效果可靠。传统的白内障手术由于费时、不安全、效果差而被超声乳化手术取代。但超声乳化手术不仅设备昂贵而且操作复杂,只有城市里的一些大医院才有此条件。而我国农村的白内障患者特点是就诊晚、核较硬,这样的白内障即使是超声乳化手术也难以解决。据抽样调查推算,我国白内障盲人400余万,加上虽未致盲但视力严重下降而亟待手术者共700余万。河南省需手术的白内障患者就有70余万。而且每年都会以现有患者人数的百分之十递增。如此大量的患者只靠城市里的大医院是解决不了的,这就需要研究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否则白内障盲人必然有增无减。 张效房 教授作为一位资深的眼科工作者,虽然已经退休,仍决心为解救这些白内障盲人,立志找到一种适合当前我国国情的手术方法。于是他广泛搜集国内外资料,以他从医50年的经验,对引进的一种手术方法进行了简化和改进,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简单的手术方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此法不需特殊设备,操作简便,容易掌握,费用低廉。效果可与超乳相媲美,而且适应症较广。那些不适于超声乳化的成熟期、过熟期的超硬核白内障,也可施行手术。手术时间由传统术式的一小时缩短至10 -- 15分钟,最快的只需6分钟。 教授这一成果通过连续7年举办全国学习班,迅速得到推广。“视觉第一中国行动”白内障手术医疗队,将此手术作为规范的手术方法。2002教授作为“视觉第一 中国行动”中方顾问委员会首席顾问和专家组组长,负责起草了该行动的第一期工作总结,总结中简述了此项手术方法。在总结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的官员和专家们,对此手术方法给予认可。在2002年美国眼科学会的年会(万人大会)上, 张效房 教授报告了“中国河南省大范围白内障手术复明工作的经验”,其中包括7分钟的手术录像。一位美国医生说:“我听了之后很激动,这么简单的方法,取得这样好的效果”。截至2004年,全国进行此项手术达百万例以上。

眼科界对 张效房 教授的学术评价很高,除了前述的“张效房法”的赞誉之外,北京市眼科研究所所长对 教授讲“真佩服您的眼光,建国初期眼外伤没有好的办法,您抓住了眼内异物的研究,近几年您又抓住白内障手术,每次都抓到点子上,所以做出很大的贡献”。还有一位眼科专家评价说,我们有些眼科专家也很出名,但都是学习国外的经验,跟在别人后面。而真正有独创的,能立于世界之林的,只有河南的 张效房 教授。

张效房 教授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立足于自己的岗位,做好本职工作,无私奉献。他一直保持高尚的医德医风,从来没有收过一次红包,也从来不拿药品回扣。他说所有的红包都是可以推掉的。他担任省内外许多医疗和科研单位的名誉院长、名誉所长、客座教授,都事先声明不接受任何工资报酬。他在各大医院会诊、手术表演,也从来不要患者或医院的报酬。他不仅自己不搞不正之风,还果敢地站出来反对不正之风,公开批判眼科医疗方面的虚假广告和骗人的宣传。这种嫉恶如仇的精神、刚正不阿的品德,受到群众的广泛赞扬。

1998年张效房教授被评为河南省十大科技功臣,发给个人奖金5万元,他立即捐了出来。并又拿出多年积蓄的15万元,其中5万元作为捐款,10万元购买医疗器械无偿地提供给基层医院开展手术。省内许多眼科同道闻听之后也纷纷捐款,建立了“张效房医学学术基金”,作为资助学术研究之用。

2005年张效房教授荣获“中华眼科金苹果奖”。这是由中华医学会和中美眼科学会(总部设在美国)设立的奖项,褒奖在眼科学方面做出卓越成就的人。在全国眼科学术大会上,眼科学会领导人介绍受奖人情况时说:张效房教授是“一代宗师”,“为人师表”,“桃李满天下”,他的成就居“国际领先地位”,“是中国眼科学对世界眼科学两大贡献之一”等。

张效房 教授已是85岁高龄,至今仍是精神饱满地活跃在医、教、研第一线,还带领“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国家医疗队,深入农村、山区、少数民族地区,为白内障残疾人服务。他有一个心愿,就是要使眼科再上一个台阶,他说“不把河南的眼科事业进一步搞上去,死不瞑目。” 张效房 教授患有肾癌,一年前做了手术,现疑有肺部癌症转移,他对疾病的态度是“不悲观、不惧怕、不轻敌、不受疾病制约”。现在他仍坚持门诊、查房、上大班课、指导研究生,并奔波于全国各地讲学、办学习班。他多次表示要保持晚节,“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为病人的健康,为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鞠躬尽瘁,竭尽毕生之力。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