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 历史学院 欢迎您!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20259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纪念日。当天上午,历史学院党委组织师生在学院会议室集中观看九三阅兵。学院领导班子、中层、行政人员以及学生代表共计30余人参加活动。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题是纪念抗战伟大胜利、弘扬抗战伟大精神,于202593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部队

阅兵式结束后,学院师生围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伟大抗战精神”交流观看感悟。

副院长吴志远表示,“盛大的阅兵式气势恢宏、震撼人心,充分展现了我国日益强盛的国力军力,极大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决心。我们要不忘历史,砥砺初心,立足本职岗位,以更融合、更交叉、更前沿、更未来的理念,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副院长巴杰老师表示,“今天观看了阅兵式,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倍感振奋,感受到了祖国的繁荣强大。尤其是与抗战时期相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目前的世界形势复杂多变,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铭记历史,以史为鉴,我们要珍惜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局面,铭记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巨大牺牲,通过研究进一步凸显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主体地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维护世界和平。”

中国史教工支部书记李晓敏老师表示,观看九三阅兵式让我感到非常震撼,这次阅兵展示了我们国家的强盛,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我在备课新生研讨课的时候,正在设计为什么要学历史这部分内容,今天的阅兵式就是最好的答案,不忘过去才能创造更好的未来,每一个中国人不仅要了解今天的中国,更要知道这样强盛的中国是如何得来的,不忘来时路,不忘初心,才有勇气追寻更好的未来。这是我们作为历史专业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始终贯穿和传达给学生的信念。

中国史研究中心主任陈杰老师感言,“观看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后,我感觉非常震撼。国家实力的强大,抗战老兵的出场,英雄连队的旗帜,让我深知当今和平之来之不易。这次纪念大会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大会通过举行特殊的纪念仪式和活动,对于强化中国人民的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河南省抗战历史悠久,抗战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的教师,日后我会继续加强对河南及其周边抗日历史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强化学术研究,在抗战史研究领域发出郑大声音,为中国史学科的发展和郑州大学一流大学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世界史研究中心主任侯波老师坦言,“作为一名美国史研究者,我近年来比较关注二战时期美国军事历史,深知二战美军之强盛与彼时中国军队之孱弱:物资匮乏、装备简陋,将士们以血肉之躯抵御强敌。今日观九三阅兵,东风导弹列阵、歼-20翱翔、无人蜂群协同作战,装备之变折射民族自强之魂。作为大学教师,我深感历史血泪化为今日守护山河的底气。装备飞跃,亦是和平盾牌,彰显“不惹事、不怕事”的承诺。在教学中,我将以此激励学生:铭记苦难,砥砺前行,以知识铸强国之基,不负先辈血火淬炼的意志。吾辈当自强不息,护佑盛世中华。

23级本科生姜明浩同学坚定表示,“胜利不只属于过去,更是一把接力火炬。作为新时代青年,我愿将今日之震撼化为明日之笃行,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安宁,让先烈们凝视现今的目光永远欣慰。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

24级硕士徐浩洋同学谈到,“作为历史学院的学生,我们更应深刻认识到历史不仅是书本上的文字,更是民族精神的根基,唯有正视历史,才能拥抱未来。80年,变的是时间,不变的是民族精神的一脉相承。我们要以抗战先烈为榜样,刻苦学习、锤炼意志,将爱国情怀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学术研究中深耕历史真相,在社会实践中传播正能量。”

院党委书记王琛老师作总结。他表示,阅兵式很精彩,观看阅兵式深受震撼,是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他要求,与会师生、全体师生党员要认真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伟大抗战精神,共同凝聚起团结奋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精神力量。

中华民族是不畏强暴、自立自强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解放军始终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英雄部队。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新时代新征程,历史学院师生将在校、院党委的领导下,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建设一流大学、培养拔尖人才而团结奋斗!

(供稿:张雷)

 

上一篇:河南广播电视台向巴杰教授发来感谢信

下一篇:我院徐有礼教授受邀参与新华社纪录片《唤名中华》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