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 历史学院 欢迎您!

讲座报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讲座报告 > 正文

10月29日下午,应历史学院邀请,德国明斯特大学汉学系暨东亚研究所教授莱因哈德·艾默理希(Reinhard Emmerich)教授在历史学院五楼报告厅作《早期欧洲学者是如何认识中国法制观念的》的学术报告。艾默理希教授是德国汉学界著名学者,长年精研中国汉唐之际的思想家,论域兼及先秦儒家、汉初黄老、隋唐佛教乃至于传统中国的酷刑、家族、国家统治等,曾主编出版《中国文学史》,且长期担任德国明斯特大学汉学系暨东亚研究所主任,曾兼任日本京都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等校的客座教授,德国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州科学院人文与艺术部院士。此次讲座由袁延胜教授主持,于宏老师翻译,历史学院五十余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参加。

在讲座中,艾默理希教授以宏阔的学术视野,系统性地梳理了自中世纪以降,欧洲哲人学者对中国法制文化的认识与发展历程。他重点勾勒了这一认知过程所经历的五个关键阶段:从马可·波罗游记问世前,方济会传教士笔下的早期印象;耶稣会传教时期,以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为代表的新观察;启蒙运动时期,孟德斯鸠、康德、赫尔德、黑格尔等思想巨擘基于理性主义的深入思考;继而以十九世纪初一幅中国刑罚图解为例,展现了视觉材料带来的独特视角;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以韦伯为代表的社会学家的现代学术剖析。艾默理希教授通过勾勒这一跨越数百年的思想谱系,生动地展现了欧洲对中国法制文化的理解如何从一个模糊的“他者”印象,逐步演变为一个复杂而深刻的学术研究课题。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嵩山论坛——名师学人讲座系列将持续推进,旨在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与跨学科素养,推动史学理论与方法的创新。未来学院将继续搭建此类学术平台,让学生在古今中西的激荡中,汲取智慧、启迪思考!

文字:王赛浩

图片:王赛浩

 

上一篇:【嵩山论坛·名师学人讲座】第五十九:中共军事力量自主受降研究

下一篇:【嵩山论坛·名师学人讲座】第五十七讲:暨“外国专家大讲堂”系列《德国传教士笔下的“大清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