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教育历史研究(上、下) 》
作者简介:石云霞,男,1942年10月生,河南省太康县人,汉族,中共党员。1964年8月参加工作,1970年北京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本科毕业,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理事、湖北省哲学会理事。1991年晋升为教授。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获得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1997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百名“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优秀教师。2000年获中宣部、中组部、教育部党组授予的“全国普通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2003年被评为武汉大学十大教学名师,获2003年教育部首届百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内容简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教育历史研究(套装上下册)》全书五篇,主要有: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时期党的思想理论教育(1949—1956);开始全面建设时期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教育(1956—1966);“文化大革命”时期党的思想理论教育(1966—1976);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时期党的思想理论教育(1976—199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党的思想理论教育。《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教育历史研究(套装上下册)》具有学习中共党史的重要价值。
二、《精神动力论》
作者简介:骆郁廷,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珞珈杰出学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出版《精神动力论》《文化软实力》等专著、教材十余部,多次荣获教育部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内容简介:《精神动力论》一书所具有的特色,是著者浓厚理论功底和创新能力的体现。本书研究的问题集中而典型,思路清晰而严谨,论述缜密而深刻。既有对精神动力的历史审视,也有对精神动力现代价值的认定;既有对精神动力结构的微观分析,也有对精神动力形成规律的探讨;既回答了精神动力“是什么”的本质性问题,也探索了精神动力如何开发的问题。其内容针对现实生活中的这一明显矛盾,旨在为现代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和现代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并力求克服和矫正现代社会条件下,重物质,轻精神;重功利,轻意义;重工具理性,轻价值理性的偏向。
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
作者简介:项久雨,男,湖北武汉人,现任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湖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199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英语系,1997年于该校获法学硕士学位,2001年于武汉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2003年于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后出站。他是中国第31届博士后基金获得者、武汉大学和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2001年被评聘为副教授,2004年破格晋升教授,2006年被评审遴选为博士生导师。
内容简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意义的哲学追问,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和作用的抽象和升华。论著以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为理论基础,以“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进步中居于什么地位,对人和社会发展具有什么作用”为首要基本理论问题,围绕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本质、观念、特征、形态、生成根源、评价、实现及其规律等所展开的七个方面,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意义的说明或日价值透视,并诉诸理性的批判精神,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人的价值的内在关联,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人的价值的最充分实现,又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理想境界。在此基础上,建构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逻辑框架。论著通篇体现了创新精神,是迄今为止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方面的拓荒之作,表明了作者对思想政治教育所寄予的终极价值关怀的至高境界,对人们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何以是一个历史的实现过程,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四、《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
作者简介:沈壮海,男,汉族,河南博爱人,1971年11月出生,教授,法学博士,武汉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国家级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主要成员之一,《理思·理论·教育》杂志特约副主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在《求是》、《教育研究》、《光明日报》等国内重要报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出版学术专著有《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先进文化论》等多部。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等课题多项。主要成就有:系列论文《文化软实力的中国话语、中国境遇与中国道路》等荣获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主编著作《兴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释讲》获中宣部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13年为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做讲解;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4年)、中宣部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计划(2008年)、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奖励计划(2013年)、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014年)等。
内容简介:《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是武汉大学教授沈壮海于2008年在武汉大学图书馆出版的一本书。写作的历史背景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作为指导,根据时代变化发展的要求,对于如何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理论探讨,具有超时代、超地域的特性。
五、《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演变研究》
作者简介:罗洪铁、周琪等。罗洪铁,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琪,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思想政治教育系系主任,硕士生导师。
内容简介:本书一共分为十个章节,第一章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演变的历史回顾,第二章到第十章分别从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理论、价值理论、目标和内容理论、过程理论、环境理论、机制理论、原则和方法理论、载体研究和评估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展开论述。写作本书的意图是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演变的研究,梳理出思想政治教育学形成与发展的理论脉络,总结学者及理论工作者们在该学科建设上做出的理论贡献,使我们在继承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推向深入。
六、《马克思主义信仰论》
作者简介:刘建军,1984年在山东大学获哲学学士学位,1987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1995年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著作:《人生修养》、《马克思传》、《被肢解的马克思》(合著)《命运的评说――马克思在当代》(合著)等。先后发表了《论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道理》、《论社会思潮的发生发展与消退》等论文二十多篇。
内容简介:《马克思主义信仰论》是马克思主义专业的必读书目,本书从新信仰的诞生着手,提供了共产主义信仰的理论证明,辩证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的区别,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及其组织,最后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作用。旨在说明当马克思主义者想要真正解决所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时,必须从理论上深入思考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本质和命运,本书重点研究和回答了这些问题。
七、《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纲1919-1949》
作者简介:王树荫,1987年7月至今在首都师范大学管理系、政法系、政法学院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现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不仅是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学科带头人,还是北京市精品课程《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负责人。其研究成果丰硕,主要作品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新编思想政治工作概论》。
内容简介:《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纲1919-1949》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批判地接收中国的与外国的历史遗产,反对任何唯心主义的或机械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这一结论用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上也是适合的。中国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与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背景与土壤。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及其经验教训,特别是苏联布尔什维克党和红军的政治思想工作,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源泉。近代以来,随着中国大门被打开,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潮逐渐涌人中国社会的每个角落,对中国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重大影响,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很多也是从民主主义者转变而来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展开的。
八、《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研究》
作者简介:万美容,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大学生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学者”讲座教授。
内容简介:该书一共包括序论和五个章节的内容,序论首先从讲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的价值取向着手,进一步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做出主题阐释,最后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研究定位,即逻辑结构与研究方法。第一章的内容主要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系统进行初步分析,接着具体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征及其发展的基本方式;第二章主要从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坚持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原则与方法、借鉴西方等三个方面来阐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的逻辑起点;第三章主要讲述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的理论基础,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科理论研究的新成果;第四章主要讲述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的时代内容;第五章主要是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的现代趋势。
九、《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的哲学沉思》
作者简介:金林南,男,1970年12月生于江苏吴县(现为苏州市吴中区)。1989-1993年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1993-1996年就读于南京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2003-2008年就读于南京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和博士生导师,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和政治哲学,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出版个人专著2部,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多项省级项目。
内容简介:本书以"范式"为基本逻辑,梳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现状和思路,以哲学精神为导向,开放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功能,以政治哲学的视野阐释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和本质,以认识论哲学为思维路径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属性和方法论,以社会哲学,道德哲学剖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内在机理,以公共性为视域阐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维度。
十、《中国古代德育思想史论》
作者简介:黄钊,196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现为武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与佛教文化的研究都有一定造诣。特别是在道家文化的现实价值的研究,用力颇勤且获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其研究方向及所开课程主要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道德教育。其主要作品有《中国道德文化》、《道家思想史纲》、《三德教育论纲》、《世界宗教研究》。
内容简介:黄钊编著的《中国古代德育思想史论》以中国历史为线索,以古代著名思想家的德育思想为研究对象,以广义“德育”的概念为标尺,对中国古代(从先秦至鸦片战争前夕)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学派、不同思想家的德育思想,作了深入的发掘、总结,从而系统地阐明了中国古代德育思想发生、发展的历史轨迹。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其德育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史上享有独特的地位。系统阐明中国古代德育思想发生、发展的历史,必将有助于总结我们的祖先在德育领域的智慧之思与理论创造。本书共涉及古代思想家约120人,分为上、中、下三篇,计三十六章。分别对古代思想家关于德育宗旨和德育目标的构想,关于德育理论和基本内容的设计,关于德育原则、方法、途径的种种思考,作了系统而深刻的理论阐述。这对于全面认识中国古代德育学说,对于有效探索和把握具有中国特色的德育活动规律,对于丰富社会主义德育理论和推进当代的德育实践,都有不可低估的重大借鉴意义。是从事思想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者及实际工作者的必读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