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经典分享|第31期:《鸦片贸易史》
  • 发布人:
  • 时间:2025-04-25
  • 点击:

阅读文献

《鸦片贸易史》

文献简介

马克思分析英国对华鸦片贸易的两篇时事评论。写于1858年8月31日和9月3日,先后以社论形式载于1858年9月20日和25日的《纽约每日论坛报》第5433号和第5438号。中译文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12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鸦片贸易更为猖獗,大量的鸦片被走私到中国,仅1856年输入中国的鸦片总值约3500万美元。为揭露鸦片“自由”贸易的罪恶本质,指出中国面对侵略战争注定失败的灾难性后果,马克思撰写此文。

在这两篇时评中,马克思戳穿了“摆出一副基督教伪善面孔、标榜文明的”英国政府鼓吹的所谓“自由”贸易的欺骗性与虚伪性,揭露鸦片贸易的实质是“把在印度种植鸦片的垄断权据为己有”并垄断鸦片走私贸易。马克思认为,“英国政府公开宣传毒品的自由贸易,暗中却保持自己对毒品生产的垄断。任何时候只要我们仔细地研究一下英国的自由贸易的性质,我们大都会发现:它的‘自由’说到底就是垄断”。马克思指出,一方面,带着伪善面具的英国政府在印度垄断了鸦片的生产,使得出售和走私鸦片合法化,掏空中国的国库,攫取大量不义之财,摧残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扼杀中国人民的灵魂,败坏社会道德,腐蚀晚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另一方面,中国人民反抗这场因鸦片贸易而导致的侵略性战争具有正义性,但中国僵化落后的社会制度和腐败无能的晚清政府又注定了必然失败的悲剧性结果。“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一一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鸦片贸易史》全面深刻地揭露了英国政府强调鸦片“自由”贸易的本质,阐述了中国面对“海盗式掠夺”的悲剧性结果,是马克思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现实问题的典范。


一审一校丨胡树飞

二审二校丨高  

三审三校丨薛安国

   发丨胡树飞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