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献
《揭露科隆共产党人案件》
文献简介
马克思总结法国1848年革命经验的重要著作。写于1849年底至1850年3月底和1850年10月至11月1日,它最初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写的三篇文章,总标题为“1848年至1849年”,1895年恩格斯为之写了导言并补充了第四章,使其更加完整,以单行本出版。1942年,首个中译本由柯百年翻译,以《法兰西阶级斗争》为名由延安解放社出版。现中译文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7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
1

图 法国二月革命(1848年)
1848年至1849年,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席卷了欧洲。革命失败后,各国反动势力重新掌握政权,疯狂镇压革命,欧洲工人运动也因此陷入低潮。在这种情况下,总结1848年欧洲革命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制定无产阶级革命的策略便成为中心任务。因此,马克思选取近代历史上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最典型的法国,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深刻分析了1848年法国革命,从而写下这部著作。《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全文一共包括四章。第一章为《1848年的六月失败》,马克思回顾了1848年二月革命至六月起义时期的历史,分析了法国二月革命的原因、临时政府的性质和六月起义失败的原因、历史意义,集中表达了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他认为,七月王朝的反动统治引发了二月革命,但在二月街垒战中产生出来的临时政府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的政府。它采取种种措施压制无产阶级的要求,并随时准备镇压无产阶级的反抗。这激起了无产阶级的愤怒,最终引发大规模的六月起义。就六月起义而言,马克思认为其意义在于:“这是分裂现代社会的两个阶级之间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战斗。这是保存还是消灭资产阶级制度的斗争。”六月起义以失败告终,这告诉无产阶级一条真理,“它要在资产阶级共和国范围内稍微改善一下自己的处境只是一种幻想”,无产阶级必须抛弃空想,推翻资产阶级制度,实行无产阶级专政。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使用 “无产阶级专政”概念。

图 法国六月起义(1848年6月22日)
2
第二章为《1849年六月十三日》,主要介绍了六月起义失败至1849年6月13日小资产阶级失败时期的历史。在介绍这段历史的过程中,针对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中把所有的“劳动权”条款改为“享受社会救济权利”的问题,马克思揭示了劳动权的科学内涵。他指出,“劳动权就是支配资本的权力,支配资本的权力就是占有生产资料,使生产资料受联合起来的工人阶级支配,也就是消灭雇佣劳动、资本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这是第一次提出了世界各国工人政党都一致用以扼要表述自己的经济改造要求的公式,即: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
3
第三章为《1849年六月十三日事件的后果》。马克思通过对立法议会时期历史的回顾,深刻剖析了法国阶级结构的状况,论述了无产阶级应与农民建立联盟,在革命中充当领导阶级,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的思想,并结合这一思想提出了“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的著名论断。同时,马克思划清了革命的社会主义与各种空想的社会主义的界限。他指出,革命的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这种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差别所由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的必然的过渡阶段”。
4
第四章为《1850年普选权的废除》。这里,马克思首先阐明了法国1848年革命失败和资产阶级反动势力胜利的经济原因。在他看来,“在这种普遍繁荣的情况下,即在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力正在以整个资产阶级关系范围内所能达到的速度蓬勃发展的时候,也就谈不到什么真正的革命。只有在现代生产力和资产阶级生产方式这两个要素互相矛盾的时候,这种革命才有可能”。以此为基础,他指出经济的繁荣是法国资产阶级反动势力取胜的根本原因。此外,马克思还揭示了资产阶级普选权的实质。他认为,宪法的解释权只是属于宪法接受者,“宪法条文应该就其切实可行的意义去解释,而资产阶级的意义就是宪法的唯一切实可行的意义吗?”也就是说,这种普选权不能越出资产阶级规定的范围,当普选权影响到资产阶级的利益时,就会被资产阶级取消,从而说明了资产阶级普选权是为实现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
《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阐释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战略与策略思想,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用他的唯物主义观点从一定经济状况出发来说明一段现代历史的初次尝试”,是运用阶级斗争学说和唯物史观研究社会历史事件的典范,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一审一校丨胡树飞
二审二校丨高 昂
三审三校丨薛安国
核 发丨胡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