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典耀”第60期】国际关系专业举办“典耀”读经典活动
  • 发布人:
  • 时间:2025-07-17
  • 点击:

为深化研究生对国际格局演变规律的理解,培养以历史逻辑剖析现实问题的学术能力,学院国际关系专业举办“典耀”读经典活动。学院教师成思佳指导本次读书会活动,2024级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研究生参与,硕士研究生李阳主持。

本期读书会聚焦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与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同学们围绕大国崛起的历史逻辑、权力转移的深层动因及古典战略智慧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启示展开深度研讨。在《大国的兴衰》专题讨论中,以“经济-军事-技术”三元互动框架切入,系统梳理了16世纪西班牙帝国至20世纪美国霸权的历史周期规律。同学们结合书中“过度扩张悖论”理论,通过苏联解体、日本“失去的三十年”等案例,揭示大国衰落的核心动因:战略透支引发的资源错配与制度僵化导致的创新停滞。有同学提出,肯尼迪过度聚焦物质力量对比而忽视意识形态能动性,需以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理论补充,这一观点得到成思佳老师的肯定:“将历史唯物主义嵌入国际关系研究,正是我们学科融合创新的着力点。”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研讨则聚焦古典现实主义的当代价值。围绕雅典-斯巴达权力博弈的案例解析,读书会深入挖掘“修昔底德陷阱”的内在逻辑。同学们通过对比书中“帝国过载成本”与当代美国霸权维系困境,揭示海上霸权与财政负担的因果链;以俄乌冲突中北约东扩与俄罗斯安全诉求的冲突为切口,论证修昔底德笔下“恐惧驱动同盟”现象的现代重现。讨论高潮聚焦于“强权政治永恒论”的突破可能:有学者结合中国“全球发展倡议”与“全球安全倡议”,提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重构国际秩序的实践路径。成思佳老师对此点评道:“从雅典民主困境到当代全球治理,同学们成功实现了古典文本的创造性转化,这种学术穿透力尤为可贵。”

本次读书会构建了历史逻辑、理论工具与现实问题交织的学术训练体系。成思佳老师总结时表示,大国兴衰是制度活力、战略智慧与历史机遇的复合博弈,同学们展现的跨学科思维正是破解“修昔底德陷阱”的利器。研讨既是方法论的淬炼——通过解构“技术扩散-霸权衰落”规律,锤炼了以史资政的分析能力;更是价值观的塑造——在对比雅典霸权与当代困境中,深化了对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历史合理性的认知。硕士研究生李阳表示,马克思主义视角下,“历史铁律”背后跃动着人类突破宿命的智慧。这场对话不仅为理解百年变局提供思想资源,更以“经世致用”理念,为培育新时代国际关系人才注入动能。


一审一校丨胡树飞

二审二校丨高 

三审三校薛安国

核  胡树飞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