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凸显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特色,增强研究生学术理论素养,切实做到在马读马、在马言马、在马信马,近日,学院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举办“典耀”读经典活动。学院教师周治健指导本次读书会活动,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参加。本次读书会由学院学生刘骐硕主持。
在周治健老师的引领下,活动有序展开,同学们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异化劳动”理论为切入点相继分享。陈思宇结合《手稿》中“劳动者同劳动产品的异化”进行论述,分析数字时代平台经济中数据劳动的异化形态,表示算法控制下劳动成果被资本逻辑裹挟的现实困境,以及数据产权归属对破解异化的关键意义。高文静围绕《手稿》中的“类本质”概念,对比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不同阐释,重点剖析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在分析异化劳动当代形态上的差异。现场讨论氛围浓厚,思想火花不断碰撞。
总结点评环节,周治健老师表示,研读经典需秉持历史与现实双重视角,既要精准把握《手稿》中异化劳动理论的原初语境与核心要义,又要敏锐捕捉数字时代劳动形态的新变化,避免教条化解读。他表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应在解答时代命题中融入学术探索,真正实现理论学习与价值塑造的同频共振。

一审一校丨胡树飞
二审二校丨高 昂
三审三校丨薛安国
核 发丨胡树飞